第52章散兵游勇

赵胜北带队走着,心里美美的盘算着,这次师长争夺战,自己开了盘口鼓吹其他人,其实他自己把握最大。

因为除了三团的申净庵他安排了人处理外,还有二团和四团,他分别安排了兄弟去闹事。

剩下的五团,他也通过内线知道了李元霸的安排。

总之这次演戏大比武,赵胜北胜券在握。

李元霸正在军营里发呆,他现在已经把安排都布置下去了,在没有电话,没有直播的时代,统帅一旦布置好任务,其实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所谓名帅,更多的是决胜于计划。

但凡能够临场调整应变的,都是基于作战部队强大的基础能力,来得及在低效率的信息传播放世界间调整。

当然,李元霸也不是什么都没干,他还是找人把沙盘给做了出来。

没办法,沙盘、参谋和军校,这三个普鲁士的军事发明,直接导致了军事行为变成了科学。

现在军校和参谋时机还未成熟,主要是这些亲卫们的资质良莠不齐。

其实简单点来说,大部分都是厮杀汉和苦出身,一个文化人都没有。

没办法,隋朝的时候知识分子是货真价实的人上人,能够读书看字,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大把的机会去出仕,做官。

就像李渊自己笼络的一些文人,比如刘文静、长孙晟等人,是他当上唐国公之后,利用朝廷威名,然后下了苦功夫才能获得这些文人的效忠。

李建成、李世民,却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包装自己的文采,才能得到当时名士的一些青睐,投入入幕的一个也没有。

至于李元霸,毛孩子,匹夫之勇这些标签打上来,没有一个文人愿意跟他走进了。

虽然他做出的很多玩意,都让大家用起来赞不绝口,可是没文人愿意跟他一起玩。

出现在李元霸什么最多的人,要么是这些当兵的大老粗,要么是那些商贾,刘倪儿还是很帮他撑场子的,现在太原整个商界对李元霸是五体投地的佩服。

自从来到娄烦,李元霸弄出了这么多的产业,才发现自己麾下都是商人,现在估计更没有文人愿意来跟他混了,要知道隋朝,特别是关中一带,保守的不行,人们对商人的歧视可是明目张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