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古代并非是通胀的时代,反而李元霸学习的经济史里面发现中国古代普遍都是通货紧缩更严重的时代。
很多朝代都发现通钱不够用,铜钱无法跟得上物质需求。
所以有些朝廷发现了通货紧缩,居然用“当五”、“当十”等等的大铜钱来作为发行,也就是比一般铜钱大一些,最多不过是两个铜钱的重量,可是却当做了五个十个铜钱来使用。
李元霸对于这种家伙,真的不懂得经济学。
通货紧缩,居然用通货膨胀来解决,这样不是傻子吗?
所以,中国古代有时候要是通货紧缩,要么也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完全是两个极端。
“如果让我们大唐大量铜钱外流到了突厥那里,我大唐的铜钱不够用,那自然会让百姓的剩余粮食和各种的物资无法交易,难免烂在地里。
所以臣用这个白银作为结算货币,那也是希望能够避免铜钱外流。
用白银作为结算货币,也就是当做拿了一些奢侈品给了突厥,对于普通百姓的民生并无任何影响。
而当突厥人来到了我大唐,用白银作为交易的时候,他们也都会先换成铜钱,然后再次用铜钱来换取我们的物资,这样事实上铜钱还是留在我们大唐境内,还是在我大唐境内而已。
只不过这么白银这么中转,并没有造成任何的货币外流,百姓并不会因此造成这种铜钱不够用。”
李元霸说道。
李渊也都马上举一反三的说:“你的意思是,如果大量的铜钱外流,我大唐没有足够的铜钱作为交易媒介,那百姓反而会把铜钱收藏起来,不愿意去交易花费。
那他们的余粮反而卖不出去,会逐步发霉变质,最后百姓反而会损失。
这样余粮卖不出去,无法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那反而会造成别的产品也都会卖不出,然后无法生存。
甚至,最后朝廷以粮食收取了税收,朝廷也都无法能够把这些粮食卖给需要的人换取铜钱,反而让朝廷受损?”
“然也,所以铜钱过少,表面上看物价是低了,可是造成了通货紧缩,那也不是好事!”
李元霸解释说道。
李渊也都点头,说:“看来,时校书郎还是给朕上了一课,这个小小的铜钱,居然有这么多学问。
如果是普通人,看到了物价低廉,反而会认为是好事,认为百姓民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