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热闹哄天的时候,菊花趁机对爹娘提议道,为了娃儿们习武强身,晌午板栗在外婆家吃饭,晚上就让葫芦、黄瓜和青山到山上来,大家早晚一起习武、读书,还能互相探讨学问。
青木一听,跟菊花对了一下眼神,然后老神在在地说道:“这主意好。读书也是要凑兴的。听说那些上京赶考的举人,一般都早早地赶到京城,然后跟其他人结交,互相谈讲文章学问,这样能开阔心胸和眼界。”
张大栓急忙道:“考状元的事咱是不懂,不过我觉得青木这话在理。长河,咱们种田不也是经常凑一块比划么?为啥你家玉米长了虫,为啥他家今年庄稼长得好,这么一比划,就都晓得了。”
何氏笑着大声道:“照你这么说,咱们女人家煮饭、腌菜也是这么回事。前儿狗蛋娘还来问我,为啥她今年晒的酱味道不好,跟我细细地说了她是咋做的。后来我俩猜怕是煮的豆子还没霉透。她可难受了,说要重新再做哩。”
这么一来,众人就纷纷说起来,又拿种木耳、养猪喂鸡等事来打比方。
板栗等在一旁听了笑得前仰后合,说这些大人从读书扯那么老远,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们没在桌边坐,一人一盘子饭菜,齐排排地坐在地上的小桌椅边吃着。
槐子见了,沉脸呵斥道:“笑啥?这些道理本就是相通的,是你们自己懂的太少,想歪了。书本上的学问都是先贤从生活中筛选出来,再著书立学的,难道还能凭空造出来?”
青木看着这些娃儿摇头道:“该好好教导了,咋都成了酸书生哩!”
菊花道:“吃过饭,你俩去帮他们洗洗脑。”
葫芦等人听了不敢再吭声,闷头吃饭。
这么一打岔,郑长河又想起刚才的话头,觉得女婿家书多,如今又有人教练武,闺女这是顾着娘家才操心弟弟跟侄儿,要不然她才懒得管哩,于是就答应让三个娃儿晚上来张家跟板栗一块读书习武。免不了又叮嘱菊花一番话,无非是娃儿还小,不要管太严等。
菊花听了心里暗笑,面上却答应的响脆。
杨氏闻言白了他一眼道:“打从来寿去县里上学,她二舅母那样惯娃儿的一个人,眼下都不惯孙子了,整天说来寿都是因为在大姑这才学得好。你倒越活越回去了。连她二舅母都不如了。”
郑长河呵呵笑道:“我往后也不管了,都交给青木菊花管。”
众人都不在意,心道这话早几年你就说了,有啥用哩?
张大栓吃了一块肉,笑道:“要我说,咱们就该享福去,啥事都让小辈们多操心。等天再凉些,咱俩去林子里套鸡和兔子去。我说菊花。你往林子里放了那么些鸡,又没好法子逮,如今越来越多了哩!”
不等旁人说话,黄豆正吃了一块肉。嘟着嘴巴接道:“爹,我也要跟哥哥来姑姑家睡。都走了,就留我跟妹妹在家,也没劲儿。姑姑,这个是啥肉哩?”
菊花见他一席话问了两个人、两个问题,有些好笑,便道:“你不是还小么,到了晚上就要睡了,来了也是白来。再说。要是你也来了,那紫茄晚上不是更没劲儿?不如等你俩长大些,到时候再一块过来。哥哥也不是天天在这的,六天回去住两天。”这也算是过礼拜了。
众人也纷纷劝他,黄豆无法,只能等长大,转而问那肉是什么肉。
菊花跟槐子低头偷笑。红椒急忙对家里人一挥手,道:“不要跟他说,叫他猜。”一边却嘻嘻笑着低头凑到紫茄的耳边,悄悄地跟她说了。惊得紫茄用小手捂住嘴巴,眨巴着乌黑的眼睛看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