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急呀,等回了平山村,哥带你去塔川玩儿!”汪鸿里开出了一个空头支票。
阿湾被哄得心满意足,“不要反悔哦!我等着你呢!”
“当然不会反悔!”
挂了电话的汪鸿里翻出微信,他每天都会和陶徊聊一会儿。
“下周我准备回平山村。”绿色的聊天泡泡显示着已发送,汪鸿里没有等待多久陶徊就回消息了,“我也回。”
看到消息的汪鸿里竭力压抑自己上翘的嘴角,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打着,像是激动起舞的精灵,“你们录取什么时候出来?”
手机震动,“就这两三天。”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梅了,连绵一月的雨水一去不复返,留下了明朗的晴天。
汪仪在上海的学习又增加到了半个月,她担心汪鸿里在家没人照顾,让他收拾收拾提前回了平山村。
阿湾早早地就在村口的牌坊等着,一如过去接他放学的模样,抽条的小孩已经长大,十岁出头的孩子一天一个样,汪鸿里险些认不出阿湾。
平山村的游客比以前更加多了,南湖的桥上挤满了游玩拍照的人。狭窄的青石板巷里来往的人不绝,大家都趁着晴朗的日子多玩玩。
“鱼仔!你可算来了!”阿湾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控诉着,“阿姑让阿婆和我爸带着卖土货,自从我放了暑假,可劲儿地被当作劳工剥削,每天要扎好几个笋干袋!”
他把瞧着伤痕累累的小肥手放到汪鸿里眼前给他看,“看!这是跟阿婆去采茶挖笋弄的!”小孩委委屈屈,“你老是不来,都没人帮我了。”
“哟呵,难怪在电话里嘴甜的像是抹了蜜一样,原来不是想我,而是想我来帮你干活啊!”汪鸿里佯装生气。
“当然不是!我我……”被猜中心思的阿湾狡辩道,“我我是真的想鱼仔了!两年你都不回来,阿婆都说你长大了,忘记她了。”
汪鸿里轻轻呼了阿湾小脑袋瓜子一下,也不戳破他的话,“这不回来了嘛。”
“那你学校录取出来了吗?”阿湾问。
“后天出来。”
“阿婆让你这次回来呆久些,上大学就更没时间回来了。”
阿湾想起什么,又对汪鸿里说,“昨天景区送了每家每户两张看演出的票,说是为了感谢村里的人配合剧组拍摄电视剧的,邀请村民去看初演,阿婆让你后天晚上带我去看,就在木坑旁边,有个大大的水上演出台,演出名字叫啥来着,是桃豆还是花豆的……哎呀想不起来了,反正你要带我去看哦!”
“少不了你的!”汪鸿里笑道。
平山村的一切都没有变,敬贤堂和敬德堂也没有变,马头墙还是那个高高的马头墙,画格窗还是那个小小的画格窗。
阿婆知道汪鸿里回来了,特地做了鱼。
第二天阿婆要帮景区巡逻,村子里人一多,清池和南湖那边就特别容易出事,经常会有小孩子贪玩下水,稍不留神就会溺水。阿湾和汪鸿里在敬德堂中庭整理要邮寄的货物,笋干、谷雨时采好晒干的茶叶、咸肉铺满了中庭的青石板。
“阿湾,初中定好了在哪里上吗?”
“和你一个学校哇,还是陶镇的广济中学。”
“那咱们又成校友咯?”
阿湾笑嘻嘻地扎好一个袋子。
提起广济中学,汪鸿里想到了一个人。
“陶姐儿呢,上学还没回来吗?”汪鸿里昨天进村走的是南湖那个进村口,没有碰到陶姐儿。
“不知道呀,陶姐儿好久都没有来敬德堂和敬贤堂玩了,不过,我听阿婆说,陶姐儿毕业了,可能今年要出去打工。”阿湾并不是很了解陶姐儿的情况,他见汪鸿里得到回复后眼神飘向对面大门锁着的仁礼堂,想了想,还是开口了,“鱼仔,你知道吗?对面仁礼堂的陶奶奶,前几年的时候去世了。”
“我知道。”
“徊仔哥告诉你的?”阿湾本能地觉得他和陶徊依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