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角度上,我不会将他现在的状态预判为人格障碍。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应该长期跟踪他的状态。毕竟很多的内心事件也需要时间磨合,他才可能会向咨询师展露。”朋友从众多表格里面抽出来一张,递给姜颂。
“不过我建议你做长期咨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表现出了一部分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不稳定。”朋友说。
姜颂看着那张纸上反反复复出现的自己的名字,“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催眠测试中的笔录。”朋友将其中几个问题指给他看,“ 一方面,他认为他生活中最坚不可摧的联系来自于你,另外一方面,他认为唯一会毫不犹豫地和他解除关系的人也是你。”
“简单说,他认为你随时会抛弃他。”他把“抛弃”两个字咬得很重。
这一番话听得姜颂心里又酸又软,又看向窗外,“这小子,还能又相信我又对我没信心吗?我就这么不负责任吗?”
朋友笑了笑,“这很简单啊,怎么遇到自家小孩儿的事你就糊涂了?如果一个人最相信又最担心的关系是同一种,那就说明他对这种关系极为看重,且有很高的排他性。”
当时的姜颂不知该喜还是忧,一口把纸杯里的水喝完了。
朋友拍了一下他,“别发愁了,不是什么大事儿。他们这个年纪的小孩执着于人际关系可太常见了,而且他不是你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吗?他不黏你还能黏谁?”
“胡说八道,”姜颂没忍住笑了出来,“只是一直带在身边养着,没离过身儿。”
“那不结了?刚才我说那些啊,那都是例行要告知家属的。”朋友笑着说,“但是私底下咱们说啊,小孩儿黏爸爸妈妈都是特别正常的,尤其你比他大不了几岁,那不就是跟大哥哥差不多?”
“大哥哥?”姜颂有些诧异地挑眉。
朋友也挺惊讶,“他不叫你哥哥吗?那他该叫你什么?”
姜颂没回答他,反而问:“顾长浥跟你说我是他哥哥吗?”
这崽子反了天了。
“没有,”朋友朝着测试记录努努嘴,“他一直管你叫‘姜颂’。”
“姜颂。”十六岁的顾长浥站在候机大厅,身后不停传来通知登机的广播。
姜颂默默地给他打了登机牌办了托运,拉着他往登机口走,“走了。”
“姜颂。”顾长浥拽住他,在原地站定,“你站住。”
“干什么啊你?”姜颂在他头上狠狠揉了一把,依旧在笑,“磨磨唧唧的,你还是不是男子汉了?”
“我要问清楚。”那时候顾长浥已经比他高了,把他制在原地丝毫不费力。
“都问了多少遍啦?上学就是上学,现在有机会上更好的学校,干嘛非得留在国内呢?”姜颂说得很自然。
但他说不清楚。
他不能告诉顾长浥留在国内有危险,也不能告诉顾长浥现在姜家风雨飘摇他或许已经无力自保。
至少他要保住顾长浥。
“可是你说过,不会把我送出国。”顾长浥声音很平静,但是眼眶却是红的。
姜颂避开他的目光,“那时候是我目光短浅了,让你留在国内,不如出去看看,人的眼界还是应该放长放远。”
“可是我如果只想看见眼前,不想看得长远呢?”顾长浥并不放过他,眼睛一眨也不眨。
姜颂的声音强硬了起来,“顾长浥,你十六岁了,应该懂事有担当了。往小里说,你以后要成家立业,往大里说,我希望你以后能做社会栋梁。”
他昂着头,迎住顾长浥的凝视,“我从你小时候就放任你纵容你,但是只有一条你不能任性。顾长浥,你要成人。”
“成人?”少年的声音微微哽咽,“我做得哪里不好,所以你觉得我没有成人,一定要到国外才能成人?”
“你做得很好。”姜颂难得得没有心软,“所以我更不能拘束你,你也要证明给我看。日后你回来,你会变成更好的人,不是吗?”
少年轻轻地笑了一下,一滴晶莹闪过,“不会的,姜颂,我向你保证,我不会变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