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宾客走了过来,带着几分醉意跟那人调笑道:“商侍郎不是寻常女子,邺京有多少青年才俊,偏偏是人一姑娘独占鳌头,受了燕相与皇上的看重。你说你夸商侍郎什么不好,偏偏夸她貌美,岂不是成心是要数落她!”
“嗐,女子贤德是首要的,这样貌么便是第二要紧的!官当得再大,也迟早也是要嫁人的!连尼姑都多得是因嫁人而还俗的!只要长得好,就是年纪再大几岁也不要紧,也能嫁个好人家,我这怎么能叫数落呢。”
“听你这么说,莫不是想攀人家高枝?”
那人声音愈发大咧了:“怎的不想啊,可商侍郎瞧不上咱们小地方的人!只要商侍郎一句话,我抛妻弃子、砸锅卖铁也得回去张罗彩礼,抬着花轿子迎娶她过门——”
座上几人哄笑了起来。
商珠眉眼清淡,把着酒盏没喝,在一群男人的嘲弄笑声中,脊骨笔直。
陶知远是个谨慎的人,坐在底下听了,背后愣是冒出了层冷汗。
商珠便是一介女流,可好歹也是堂堂朝廷三品大员,邺京中人就是有对她不服的,也不敢当面以这样的言辞轻薄。
可是蓟州这帮人无所忌惮,俨然是做惯了地头蛇。说来也是,燕鸿的儿子尚且把他们待为上宾,又哪会对燕鸿的一个女学生起肃敬之心。
他不由起了担忧之心,只怕皇上这次交代他们在蓟州办的差事,不大好办成。
那几人见商珠不出声,互相看了几眼,又带着戏谑的口吻去调笑:“商侍郎,我们兄弟几个都是些没见识的粗鄙之人,口无遮拦了些,可千万别计较。”
燕飞捷在旁听了也一嗤,不由看了过来,捉摸不透的面上露出稍许快意。
“诸位都是性情中人,”商珠清笑了一声,搁下了酒杯,挽袖放声:“权势千金都是身外之物,可只要有哪位好儿郎能替大启踏平了北境土地,商某自愿携书万卷嫁他。”
那几人一时接不上她的话,又忍不住哄堂而笑。
唯独燕飞捷没笑,冷冷地发话说:“北境太远,倒不如先设法平定邺京内患。”
“邺京没有内患。”商珠答。
燕飞捷虽在地方上,可邺京之事知晓得一清二楚,他道:“那林氏余孽无耻,离间帝相之心,邺京怎会没有内患。你是父亲的学生,他这般赏识你栽培你,理应替他分忧,又怎可如此大言不惭。”
商珠推盏:“我先是皇上的臣子,才是燕相的学生。邺京眼下没有内患,可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前夕,朝廷需要人手。实不相瞒,我与陶大人奔赴蓟州,是想来劝说燕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