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七章倒果为因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1168 字 3个月前

朱慈烺到了西安近郊才打开仪仗队伍,到地方了就不能在微服了,这次可是来站台的!

陕西是一直是朱慈烺最担心的地方之一,经过流寇的反复荼毒,陕西人困兵疲,大旱灾波及之下,更使得人口进一步流失。

到了西安之后,一路上虽然看着人不多,但百姓比较富足,最明显的就是这边的马车非常多,来来往往的不绝于路。

朱慈烺知道这是因为西北战事朝廷鼓励的结果,但是崇祯不知道啊。

入住秦王府之后,崇祯突然来了兴致:“烺儿,为何唐及以往各朝,皆定都于此而宋后历代都在关东之地?”

朱慈烺想了想:“这个就比较复杂了,有人说关中乃是帝王州,后来唐耗尽此地龙气,自从唐朝之后,历代王朝不在选此地为都城。

后人总结出了很多原因,什么气候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关中平原土地承载力底不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等等。

当然大环境上,关中的气候是在变坏,以毛乌素沙漠为例,这里曾经是夏禹龙兴之地,证明这里非常适合先民生活。

到了秦汉,毛乌素依旧是一个温暖湿润的地方,汉顺帝永建四年,汉尚书令虞诩在《议复三郡疏》载毛乌素“沃野千里,谷稼殷积……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

经过秦汉不停的开发经营,毛乌素地区的环境逐渐恶化。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时候,郦道元到当地的时候,《水经注》记载此地出现“赤沙阜”“沙陵”。

可见当时这些地方已经开始沙漠化。

唐之后这些地方的沙化就更严重了,唐长庆二年,当地出现“飞沙为堆,高及城堞”。

北宋和西夏长达百年的时间一直在陕西地区反复拉锯,作为战场,这里被反复拉锯争夺,当地只有偶尔可见的‘地斤泽’绿洲了。

到了大明万历年间,榆林城外之山已是“四望黄沙,不产五谷”,双山堡至宁夏花马池“榆林卫中、西路多黄沙环拥”。

现在更是已经是遇到大风沙天气‘沙堆城高,人从沙丘入城,城门如同虚设’。

由此可见当地的气候正在变坏,在黄河几字湾中,榆林往北还有一半土地当初汉朝可是在当地牧马甚至接纳投降的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