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母凭子贵文05

和天家相比,谁的出身不低?不都是一样的吗?

太后这次一病,对宋祁安的态度倒好了一些。

不过这可能是因为宋祁安隔三差五去和宁宫陪她,所以去上书房的时间少了。

太后越病越重,皇帝广开后宫一事自然作罢。

皇帝本来就自诩不重女色,现在亲娘病了,他怎么可能再从民间选秀女呢?

他是孝子,每日上朝之前下朝之后临睡之前,都要到和宁宫给太后探病。

太后就很悲催了。本来人生病了就发困,但皇帝每天三次到她宫里打卡,她总不能每次都睡着,所以没几天的功夫,太后就变得憔悴了。

偏偏皇帝还很感动于自己的孝心,在前朝暗示朝中官员写表章夸赞他。一时间皇帝至孝的美名传遍天下,皇帝再接再厉,每天探视太后又多了两次,太后知道原因之后,差点气得心梗。

易申也每天到太后宫里打卡。不过她没有皇帝那样自信。她还是能看出太后什么时候心情好,什么时候身心俱疲的。

不过她也没提醒皇帝。

太后给她找的麻烦太多了。就算她不惧这些,可以不在意,但是太后给宋祁安找麻烦,易申就很想不通了。

这是她亲孙女,多享受点特权怎么了?

先皇后病重的时候,易申还准备给她喝点灵泉水,想看看能不能给她延寿几日。但先皇后一副“本宫活够了”的样子,易申就没忍心耽误她去地下与两个儿子团圆。

这次太后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易申非常怀疑,她前脚给太后喝了灵泉水,太后后脚就会诬蔑她是妖孽,把她送上烧烤架。

易申不想英年早逝,所以只在自己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尽心尽力,让太后尽量少操点心——毕竟有那么个儿子,太后这些年想必过得很糟心。

如果可以的话,就让她临终这几个月,过得安详一些吧。

易申自觉仁至义尽,所以在知道太后临终前做了什么的时候,她恨不得自插双目。她觉得她和眼瞎也没什么两样了。

那日太后几天水米未进,却在皇帝下朝探望之时醒来,还笑着问道:“皇帝这是下朝了?”

皇帝看到她面色好转,很是高兴:“母后今日脸色好多了。”

宫人给太后端来一碗热汤,太后饮了一口便皱起眉:“这汤有些冷,皇后去小厨房催一催,给哀家再热一碗来。”

易申心知太后怕是有什么事要和皇帝单独说,便退下了。

她刚出了殿门,便听到里面太后急切的声音:“哀家怕是要不行了,皇帝可否与哀家说句准话——你可有立太子之意?”

易申的脚步便是一顿。旁边的宫人停下来看她。

易申的五感过人,此时她也只能隐约听到里面的说话声,这些宫人应该是什么都没听到的。

她让人去小厨房催汤,自己站在殿门外,听太后还要说什么。

皇帝安慰道:“母后何必说出如此不祥之言?朕看母后面色红润,想来是快要痊愈了,母后还要长长久久地陪着朕呢。”

太后叹了口气:“哀家的身子什么样,哀家心里清楚。若皇帝想让哀家走也走不安详,那便不说吧。”

皇帝沉默良久,似是在犹豫:“……朕知道母后担心国祚。祁玉已经大了,等他十二岁,朕就封他做太子,那时候他也该定亲了,有太子之名,他也能相看个好媳妇。”

太后咳了两声:“那皇后呢?陛下准备如何处置?”

皇帝“啊”了一声:“什么?”

太后语重心长地道:“主少国疑,陛下需记得史书上的教训啊!”

皇帝的声音猛然拔高:“母后!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主少国疑,难道母后觉得朕活不了几年了吗?难道朕还活不到祁玉二十岁吗?母后,朕是你的亲儿子,你可不能咒朕啊!”

易申听到这里,好容易才忍住没笑出声来——这么多年了,她都习惯了皇帝的直男思维,太后从小看着皇帝长大,难道没有一点知觉?

这也太……

“……母后!母后你怎么了!太医,快传太医!”皇帝尖利的声音打断了易申的思绪。

太后病了这么些天,太医已经在和宁宫长住了。此时听到皇帝的叫声,一个个提着衣襟就冲了进去。

片刻之后,殿内传出一阵痛苦声。

易申跪在皇帝身边,抹了抹眼泪:“陛下节哀,母后若泉下有知,想来也是希望陛下好好的。”

皇帝的哭声一顿。

——不!你不明白!就在半盏茶之前,母后还在咒朕早死,她说朕活不到祁玉大婚,朕死之后主少国疑,祁玉会坐不稳皇位。

皇帝想到此处,大声哭了起来,他哭着拉住易申的手:“梓潼,朕心里苦,朕心里好苦啊!”

易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忍着恶心说道:“我懂得,我都懂得。”

皇帝哭得更大声了:他觉得没人能懂。

毕竟不是每个母亲都会咒儿子早死的。

他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啊!

虽然在礼法上,太后也是先帝的皇后,但太后的丧仪,总是要比皇后的盛大一些。

皇帝在太后灵堂里哭晕了好多次,被太医救下之后,又冲到灵前继续哭。

礼部官员说了许多次“请陛下保重身体,莫失尊仪”都没有用。

当然,这一次皇帝的仁孝之名,传播的更远了。

太后在宫中足足停灵八十一天,才葬入皇陵。皇帝擦干眼泪,又开始去后宫忙着生儿子了。

虽然他很不赞同“主少国疑”这种说辞,但只有三个儿子这种事情,他心里还是有点怵。

虽然宋祁玉看起来很健康,也已经过了十岁,想来不会再夭折……

但若是他再多生几个儿子就更好了。

万一,他是说万一以后宋祁玉也跟他似的,生不出儿子呢?如果他多有几个儿子,到时候宋祁玉就可以过继侄子当太子。

反正宋祁玉的侄子也是他亲孙子,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但如果他只有这么一个靠谱的儿子,到时宋祁玉就只能过继他兄弟的孙子了。

皇帝兢兢业业这么多年,可不是为了让兄弟的孙子继位的。

只是很可惜,无论他怎样努力,后宫连个孩子的影子都没有。

如果他能向易申请教这个问题,易申倒是能够解答。

——易申这副身体是这个生子文的女主,只要她不生,后宫其他人是生不出儿子的。

可惜皇帝不好意思和皇后探讨“朕都这么努力了,后宫女子为什么还都没有身孕”这种话题。即使他能拉下脸来问,易申也不会再生孩子的。

至于末世女那个让她“拥有比二十五个更多孩子”的任务,易申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任凭系统催她千百次,她就是不让皇帝留宿。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经过几年的试验,易申初步总结出“灵泉水对作物种子处理效果及最佳方案”,她已经积攒了一大批产量高于现下作物的种子。

这消息她当然不会告诉皇帝,但她向宋祁玉透露了一点。

宋祁玉大为震惊,看看殿中没有其他人,他压低声音道:“母后好厉害!我记得上……咳咳,我是说在我的梦里,那女人直到我死,也没有弄出这个——”

他的脸色忽然一变,似乎想起什么:“母后,她是不是故意的?她想等到……的时候再拿出来,这是可以流芳千古的功绩!”

易申没提醒他,他在她这里早就露馅了。什么噩梦,根本就是重生嘛!

不过看到宋祁玉的政治敏|感性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易申还是很欣慰的:“其实我也不想现在就拿出来,你还小呢。”

宋祁玉闷闷不乐:“只要她拿出这个——安安就不会远嫁!这样的功绩,不管北夷找什么样的借口,宗室和朝臣都不会让她远嫁!可她就是不想,因为安安在她心里不值得,对不对?”

易申不知这种时候应该说什么,只能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宋祁玉依旧在嘟哝:“她真坏……”

宋祁玉在易申这里没能得到想要的安慰,回头便去上书房里,找堂兄弟们打架去了。

江朝虽然重文轻武,但宗室和朝堂不一样,宗室这些人,又不指着读书考状元,他们反而比寻常人家注重习武。

别的不说,习武虽然辛苦,但比读书有意思啊!

骑马射箭,每年还能去打猎好几次,这不比坐在桌案前面,一天抄几十篇大字来的痛快?

宋祁玉这些年打遍上书房无敌手,那些堂兄弟们虽然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但和他的关系却都很亲密。

连带着对宋祁安也非常亲近。

借着宋祁玉的光,宋祁安也成了上书房一霸。而且她比宋祁玉更会装样子。宋祁玉经常顶撞先生,宋祁安则是在先生面前比任何人都乖巧。

再加上她天资过人,经史子集读的比旁人都快,见解也颇有可取之处,据说曾有先生私下里说,若宋祁安是皇子,或许宫中的形势有不一样了。

——皇位只有一个,同母所出的皇子争皇位,江朝又不是没发生过。

——好在安国公主只是个公主,不然……

这种流言悄悄地在先生之间传播。

事实上他们也不完全是在造谣。皇帝在公开场合也曾发出过类似的感慨:“可惜安国是女子,若为皇子,朕必封其为太子也!”

宋祁安心宽得很,听了就忘。易申不像她那样天真。

公主当皇帝,这事在这个时空很罕见,但在其他的时空……易申自己就干过啊!

她小心地试探宋祁玉的态度。

但不知道是宋祁玉太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还是他真的也心大,他对易申的旁敲侧击丝毫不接招,充分展示了他确实是皇帝的亲儿子。

——这一模一样的直男脑回路,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宋祁玉十二岁生日的时候,皇帝果然下旨,封他做皇太子,并开始给他选太子妃。

他不单自己选,还把名册拿到易申这里,让她跟着一起看。

“礼部尚书的女儿,今年十五,女大三抱金砖,梓潼觉得这个怎样?”

易申提醒他:“这是安安的伴读,这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