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母凭子贵文05

皇帝便将这页翻过去。

“司徒的孙女,和祁玉同岁,这个怎样——不妥不妥,这人连安安的伴读都选不上,可见不是个好的。”皇帝自己就把这个选项否决了。

易申偷偷翻了个白眼:“陛下,满朝官员家的女孩儿,不是安安的伴读,就是没选上安安伴读的,按陛下这个标准,怕是选不出合适的人了。”

皇帝皱着眉:“那怎么办?要不看看比安安小的吧,这些人选不上伴读是因为年纪太小,想来还是能选出几个来的。”

易申有一搭没一搭地附和。反正皇帝多数时候都是在自言自语,根本不需要她说什么,就能自问自答地说下去。

“……这个好!”皇帝忽然找到一个很合心意的,“工部左侍郎的嫡长孙女,比安安小一岁,年纪还算合适,等她及笄,祁玉刚好及冠,成亲刚刚好。”

皇帝左看右看只觉得满意:“她娘生了三男四女,一看就是个擅长生女儿的——咱们这几代公主太少了,若是祁玉娶了她,朕就能抱孙女啦!”

易申:“……”抱孙女然后呢?然后去北夷和亲?

——等等!易申突然灵光一现:这不会才是江朝皇室生不出公主的真正原因吧?

四代只出一个的公主,皇帝都能拿去与蛮夷和亲,换了是她,她也不想投胎到皇家做公主啊!

说什么享受万民的供奉——

放屁!难道皇子没有享受万民供奉吗?他们怎么不叫皇子远嫁蛮夷呢?易申记得,江朝周边的几个附属国家,有女儿可以继位做首领的,那样的国家,让皇子嫁过去不是正好?

末世女生了二十多个皇子,当时的皇子多得连封地都不好找,送去别国当驸马不正好是废物利用?

可是他们谁也没这么想过。

明明同样的被万民供养,甚至皇子享受的资源比公主要多得多,为什么一涉及到两国邦交,就一定要公主远嫁?

易申的思绪不知不觉地飘远,一时间忘了附和皇帝的话。好在皇帝自说自话,很快便选定了几个人选。

“工部左侍郎的孙女,刑部尚书的孙女,太常寺卿的孙女……”他说着说着皱起眉头:“他们怎么这么会生孙女!不行,朕要去看看年龄大些的女孩儿,朕要给祁玉纳太子良娣!朕要抱孙女!朕一年也等不及了!”

易申默默地望天:祁玉,你保重!希望你不要被太子良娣们击垮,希望你能撑到及冠吧。

皇帝挑挑拣拣,为宋祁玉选定了正妃和两个侧妃的人选。

“今年纳良娣,明年抱孙女”只是他的一个美好设想。宋祁玉是他亲儿子,而且今年才十二岁,他再着急也不会用儿子的身体开玩笑。

不仅不能有良娣,而且在太子十六岁之前,皇帝是恨不得东宫里一个宫女都没有的。

他看好宋祁玉的妻妾人选,便又开始操心宋祁安的婚事。

“安安的夫家也要好好地选!”皇帝语重心长地对易申说,“最好早点定下来,定的完了,朕怕那群兔崽子偷偷纳通房!”

易申敷衍地点头:“是是是。”

皇帝又忧心忡忡起来:“不行,早定下来还不够,朕得去打听打听,谁家里不让纳妾的。若是可以纳妾,就算没有通房,以后纳了妾安安也要受委屈——要么明天梓潼召见几个外命妇,试探她们一下?”

易申继续敷衍:“好好好。”

皇帝没有发现易申的敷衍,继续说道:“唉,太|祖怎么就没定下个驸马不许纳妾的律条呢?太宗中宗修改律法,也不记得改这条。朕现在改,有些来不及了吧?修改律法至少要几年,到时候菜都凉了。”

易申:“对对对。”

皇帝仍旧没有发现易申在敷衍他。他忧心忡忡地离开椒房宫,去找德妃睡觉去了。

如果有可能,他还是希望多几个儿子。

多子多福嘛!

还好他没有在易申面前提起这四个字。

在系统坚持不懈的催生之下,易申已经对这四个字ptsd了。她现在听到“多子多福”,下意识地就想抄起手边的家伙把对方砍死。

就凭皇帝那个武力值……

可想而知,他逃过了一劫,还是很可能必死的劫。

在皇帝与数名臣子谈心,易申也装模作样与数名外命妇交谈过后,皇帝艰难地为宋祁安定下驸马人选。

英国公的小儿子,比宋祁安大一岁。

英国公只有国公夫人一个女人,他的小儿子不能继承爵位,娶了公主以后,儿子可以继承公主的爵位,想来会用心对待宋祁安的。

皇帝和英国公透过气,又让易申召见英国公夫人进宫试探,在得到“四十岁无子方可纳妾”的承诺之后,皇帝终于放下心来,准备给两个孩子赐婚。

谁知明旨未发,边关便出了事情。

北夷王子哈穆尔率领三千骑兵,七千步兵,大军万余人,向江朝边塞漠北城发动攻击。

边关告急,皇帝立刻把心思从儿女婚事上移开,召集朝臣商议对敌之策。

江朝重文抑武,即便商议军事,在场的也是文官居多。

户部尚书首先哭穷,说去岁江南旱灾,皇帝仁慈减免赋税,所以国库空虚,承担不起大军出征的粮草。

兵部尚书也忧心忡忡,说如今将军们都已经年迈,而小将们年少,恐怕无法担当起出征的重任。

太尉也跟着叹气,说最近几年的武科,选上来的武状元连六石弓都拉不开,让这样的人出征,只能灭自家的锐气。

武官们倒是想出战,毕竟不打仗的话,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升迁的机会。但只要他们开口,便会被户部官员“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怼回来。

武官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让他们引经据典骂回去,比让他们胸口碎大石还难。骂街他们倒是会,但皇帝面前,怎可口出脏话?

所以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被挤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最后的主意还是要皇帝拿。皇帝不想不战而退,他最终还是派出了一名主将三名副将,加上一群监军,调遣五万人马,去支援边关。

一月后,漠北城失守。

主将阵亡,五万士兵死伤过半,一个监军连夜奔回京城,向皇帝哭诉北夷军队的悍勇无双。

满朝震惊。

身处后宫的易申问讯也非常震惊。

只是她震惊的内容和前朝有点不一样。

“五万人打一万人,然后输得边城都丢了??”易申难以置信地问道。

皇帝没有察觉易申话里的内涵,还以为她也在痛心五万将士的死伤,便也悲痛地说:“可怜程将军为大江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老骥伏枥,还死在乱军之中,朕对不住他啊!”

易申:“……”不是,这个世界的北夷这么厉害的吗?

在她的概念里面,一万北夷军,其中还有七千步军——

这在她面前,别说杀个七进七出,就算杀个十进十出,她连眼皮都不会眨一下啊!

当年她可是带着几百骑兵就敢偷袭北夷大营的!

易申满脸的一言难尽,皇帝的自说自话已经说到议和了。

“朕本想着打一场胜仗,然后议和之时便有些底气,谁知他们竟然输了……”皇帝痛心疾首,“这样咱们要赔出多少钱啊!那都是百姓们辛辛苦苦缴纳的赋税啊!”

易申:“……”

你还知道那是税款!

你知道还想议和!

还是在开战之前,就准备好了,即使打了胜仗也要议和!

易申非常不能理解皇帝的思路。

在她心里,打了胜仗之后,从对面身上扒层皮下来都是轻的。

议和?不存在的!

易申现在非常想一刀干死皇帝,先升级做个太后,然后带兵出征,她倒要看看这个世界的北夷,是不是真的不可抵挡。

她好不容易忍住手刃皇帝的冲动,前朝又出事情了。

北夷王子哈穆尔派出使者,来到京城,要求与皇帝商议和谈之事。

他们主要的要求有三条——

一,江朝向北夷称臣,皇帝待北夷王以兄长之礼。

二,江朝每岁向北夷纳银百万两,绢十万匹,生铁五万斤。

三,江朝将安国公主嫁于哈穆尔为妻。

满朝震惊。

许多老臣哭晕在朝堂之上,皇帝也大为震怒。

在短暂的混乱之后,前朝官员迅速达成共识——

嫁公主可以,公主享受万民供奉,能以一己之身保大安黎庶安全,这是件光荣的事情,公主不仅应当前往,还应该心甘情愿地前往。

但一、二两条,决不能答应!

特别是第一条!

大江绝不可能向蛮夷称臣!更别说以兄长之礼对待北夷王了。

蛮夷就是蛮夷,当孙子对待他们都是皇帝仁慈,当做兄长?他们做梦!

还有第二条,每年纳银百万两?江朝一年的税收才几百万?给北夷一百万两,他们还活不活了?

至于绢帛和生铁,打个商量,不给那么多,可不可以?

如果真的不能不给,多给点绢帛生铁,少给点银子可不可以?

——易申在后宫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差点气笑了。

合着钱可以给,公主也可以给是吧?

那你们还端着架子做什么,直接收拾包袱去给北夷当孙子不就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个世界写“只要我再生一个,他一定会爱我”怎么样?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回眸浅风过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