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大宋承平日久,兵备必然松散,悲剧必然再一次上演,何来诸地,岂能保有?”
王石雷的话,字字句句如同振聋发聩一般敲到了众人的心底。
是啊,西北边事,一直就没有制订出一个长远的国策来,这一片土地,也总是在重复着被双方夺来夺去的简单过程,什么时候,西北才能成为一块儿和平安详的土地?
王石雷说出了心所忧虑的事情后,压抑顿时去了大半,感觉心情舒解了很多,见众人都是一片沉默,心知自己的话已经让这些西北要员们动了神念,变叹了口气道:“也许,我是想的太多了。也许,只是杞人忧天,可是,这件事情确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兴亡,难道就没有我们这些读书人的责任?”
“好!说得好!”沉默了片刻后,我率先鼓起了掌。
没想到这王石雷不仅仅是一个向导这么简单,一眼就能看出西北的症结所在。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象上,为大国谋者若无远见。怎么可能做到事事了然于胸?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具备了成为优秀地智囊的条件的,我怎么可能放弃如此优秀的人才而不用?
“大人——“王石雷忽然作出惊人之举,双膝跪倒在地,取出一封书札来,双手捧着说道:“在下一片拳拳之心,尽在此,可惜没有机缘上递朝廷。今日为大人献上这平定西北之策,万望勿弃!先前种私冒犯,皆石雷有意为之,若大人有所责罚,自当领罪受罚!”
直至此时,众人方才明白了王石雷今日的举动为何大异平常。原来就是为了引起众人的注意,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现在看情况,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众人也都非常希望知道他书札的平定西北之策究竟是什么?他不惜为此而冒犯上官,想必是惊世骇俗地主张!
我接过侍从递过来的书札,心感慨万分,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虽然他们可能确实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但是一颗报国之心却永在奔腾不止。
看着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这封书札上,我却将它轻轻地放在了书桌上,非常诚恳地对王石雷说道:“王先生,本官奉皇命安抚西北,正缺少一名通晓西北军情地理之人参赞军务,不知道你可有兴趣,愿意西北数百万人民谋一福祉?”
“大人——“延安知府石庆明见我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就来挖他的墙角,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也知道,王石雷留在自己的身边,远远体现不出他的才华来,因此也倒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希望王石雷能够赶紧答应下来,有朝一日他建功立业扬名天下,自己这个老东家也脸面有光。
面对我的公开招揽,王石雷显得有些迟疑,我的名头他也是早就听说过地,名题金榜,勇挫契丹,以不到三十的年龄纵横大江南北,此次更是得到了镇守一方的大权,可谓是权势滔天名声显赫,可是很多人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究竟要不要跟我这个新东家呢?
我见王石雷迟迟没有答应,还以为他是有考取功名从政的打算,于是便问道:“莫非王先生是担心影响功名?这个本官可以保证,一定向皇帝举荐先生,寻常的科考,就不必参加了!”
倒不是我故意忽人家,以我现在的身份地位,向皇帝举荐一个人才确实比较容易。
“大人误会了!”王石雷却摇头否认道:“在下并不是担心自己地前程,只是不知道大人是否值得在下花费一生的时间来追随,如果有可能的话,石雷情愿驰骋在疆场之上,而不是做一个穷经皓首的幕僚。如果大人能够回答在下一个问题,石雷便誓死追随,否则——“后半截儿话却没有说出来,不过意思很明朗,是要考验考验我了。
我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道:“好,石雷快人快语,但请明言!”
“其实在下的问题也非常简单——“王石雷面日表情地说道:“便请大人猜一猜我着书札的内容,平定西北的策略究竟是什么?”
众人听了多感到非常不满,你自己写的东西让人家来猜,谁又能猜得?这不是摆明了刁难别人嘛,大帐里面顿时嗡嗡地都是窃窃私语之声。
“此话当真?”我微微一笑道。
“君一言,驷马难追!”王石雷态度非常坚决,看来他是认为我一定猜不出其地方略了,所以才会如此这般。
我摇了摇头,叹息道:“虽然本官并不能猜出你在书札所陈述的具体计划,但是若要彻底解决西北边患,办法却只有一个!”
“什么?”不单是王石雷,大家都很期待地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