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的商队卯时一刻便出发了。端木领先几步,从怀里取出铜镜,偷偷打量着身后的沈遇竹。他神思困倦地阖着眼睛,随着胯下的黄骠慢慢往前踱着,脸颊上鲜红的巴掌印实在夺人眼目。过没一会儿,阖目小憩的沈遇竹终于忍不住冲前头的端木墉抱怨道:“师弟!你要看就光明正大地看,拿只镜子在前头晃个半天,把我的马都晃得走起‘之’字了。”
端木墉哈哈大笑,策马行到他身侧,矫揉地关怀道:“师兄昨夜休息得可好?哎哟,看这架势,怕是做了什么禽兽之事罢?”
沈遇竹懒懒道:“这你便错了 我是做了禽兽不如之事。”
他按着辔头,回头仰望身后高耸的城墙。宝蓝色的晨曦淡淡地勾勒出城墙上一个注目远望的模糊身影。他禁不住微微一笑,一抖缰绳,策马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70章 履霜拓关(上)
燕北十月,夜雪无声。羊舌宇独坐房内,在幽黄的灯光下对着信笺蹙额苦思。早在棘丘之战前,他便奉雒易之命潜伏在联军内部,牵线搭桥安插耳目,暗地里打探促成这场大战的幕后主使。正如雒易所料,此番联合攻齐并非是偶然为之。对此,羊舌宇已有了一个模糊的推测,然而由于此事过于怪诞离奇,如何通过密信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晰、让君侯有所应对,却是极费思量。是故羊舌宇几番冻呵捉笔,又是删删改改,未成一字。
正在这时,却听门外轻响起叩门。羊舌宇警惕道:“谁?”
门外小厮毕恭毕敬道:“余先生,秦公子让小的请你去会客庭,说是您想见的那位‘大人’已经到了。”
羊舌宇心中一跳,猛地站起身来:“是 不错,我这就来。”原来,前几日他多番托人牵线、希望能面见那位被奉为谋主的大人物,本不过抱着渺茫的希望姑且一试,却想不到竟能在这样一个寂寥平常的冬夜得偿所愿。他又惊又喜,将未著成的信笺在烛火上匆匆点燃,便披上裘衣推开了门。
他随着小厮走过长廊,到了会客饮茶的小厅。时至半夜,却仍有几人坐在案前议论谈笑。落地铜灯被屏风阻隔,只能看清右侧坐着一个白衣胜雪的青年女子,珠翠宝钗,风姿秀雅,盈盈笑道:“……有一个雒易本已经足够难缠,再加上近日端木和沈遇竹在各国不停奔走活动,前后僵持了近半年,东边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若是你,一定急流勇退,而不是陪着北燕戎狄硬啃这块鸡肋!”不知为何,这人的声音却不似面容那般娇媚,反而有种雌雄未化的清朗空灵。
左侧影影绰绰地坐着二三人,面目神情均不可细辨,却听为首那个高大的男子笑语低沉道:“你们这是摆明了要不费一文、赚我入彀了?”
他旁侧的青年男子亦笑道:“大师兄序齿最长,怎能不以身作则、担起青岩府门生的表率呢!何况这是师父他……哈哈,常言道‘有事弟子服其劳’,当初秦洧奉命找上我时,我可还没有这般推搪!”
众人正自笑语不休,那白衣女子看到了庭前的羊舌宇,起身和座中友人道了一句‘失陪’,款款走下石阶,对羊舌宇笑道:“余先生,请随我来罢。”
月朗风徊,清寂无人。两人一前一后走过水榭游廊,身前的白衣人忽然驻了足。羊舌宇抬起头来,却见晴朗硕大的圆月纤毫毕现地照映出一个身披鹤氅的身影。那个人长发未绾,居高临下地在池边的汉白玉阑干上慢慢踱步。宽袖袍带被寒风吹动,飘然奇异如谪仙人一般。
那窄窄的阑干凝着一层滑腻的薄霜,稍有大意,便会跌入那冷寒彻骨的莲池水中,看着便让人捏了把冷汗。而那人似浑然不觉,竟以赤足履于霜雪之上。手内拈着一只枯荷,垂首负手慢慢走着,像是在沉思着什么。易经有云,“履霜而知寒冬将至”;礼记又有一种说法,“霜露既降,君子履之,为感时念亲也” 那么,这个人是在怀念某个遥不可及的亲人,还是正预见了某种不可转圜的结局?
不知为何,羊舌宇心中涌起了一阵不祥的预感。身畔的秦洧察觉了他的异样,笑道:“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