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亚氏学术结合于天主教义,成为当代神哲权威。
1453年君士坦丁陷落于土耳其人手中,希腊语文学者纷纷西迁。于是意大利到处可有希腊文教师;巴图亚(adua)
一时蔚成亚学的新中心。在不列颠、法兰西、日耳曼、意大利等地,亚氏之学普遍成为高等学校的课本。
十四世纪,巴黎的文教法令规定了学校中除圣经外,凡世俗一切知识均以亚氏书籍为准。 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寻求新大陆的信心,实际得之于亚氏物学著作中的地圆诸论证(“说天”298a9—15)。
(5)正在这些时候,欧洲兴起了新学,在思想上逐渐突破文化知识的传统体系。
亚氏自然哲学上许多观念均被怀疑。
1590年意大利的一位数学教师伽里略在碧沙的斜塔上所作铅球下坠实验,就旨在否定亚氏物理学中一条错误规律。欧
-- 414
。
214。形而上学
洲一般学生从此不再认真修习亚氏学课。象牛津学者霍布士(hobes,158—1679)竟公然加以诋毁了。
事实上贤哲辈生,罗吉尔。培根、弗兰西斯。培根、哥伯尼、伽里略、牛顿、拉瓦锡、达尔文等都在思想方法与实际研究中越出了前人的藩篱,发现了更新鲜的花草,或是爬上了更高的峰峦,因而望见了更远的地平线。 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权威似乎可以在十七世纪以后加以结束,让他的著作保留为世界学术发展史上丰富而且可贵的材料。
可是亚氏许多名词、术语、观念已深入西方各门学术与人生和宇宙思想之中。十八世纪,不少抱残守阙的人相信这些古典仍然有启发人类思绪的作用。近代日耳曼哲学家,写出了不少巨著,其中可见到亚氏名学哲学的影响仍然重大。
文艺界原来保持着对“修辞学”的尊敬,“诗学”残篇于这一世纪又特别风行。
“哲学”
1053a页5—14行言及天体运动均匀而有规律,那么组成运动的时间与距离之单位,就该在天体运动上觅取。 十九世纪许多的科学家在实践这样一句陈言,做了长久辛勤的努力;我们现用的标准时间与标准度量就是根据近代天文记录与地球经线测量来制订的。在生物学方面,亚氏虽用“目的论”否定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
,但在解剖、分类、胚胎学上,他实际是进化论的先导。所以达尔文(1809—182)自述生平时,尝谓居维叶(g。
l。
c。
f。
d。
cuvier,1769—1832)与林耐(lae,1707—178)各有成就,对于他仿佛是两位神祇,可是这两人比之亚里士多德老先生则犹学童而已。
(6)十九世纪,亚学研究又重新展开。 柏林研究院
-- 415
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