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新房动工的日子!
年晓米早早定好菜单,请刘婶和齐婆婆帮忙给帮工们做饭。
主食是馒头,两荤两素分别是野鸡炖蘑菇、板栗烧兔肉、辣椒土豆丝和清炒茼蒿,汤则是西红柿蛋汤。
他还特意搭建了简易草棚,下面铺着干爽的芦苇,方便帮工中午休息。
谢永强从城里请来他的老师傅坐镇,老人家经验丰富,能知晓哪里正,哪里斜,哪里盖的不行,哪里需要改进。
望着打理好的一切,年晓米十分满意,终于有了一种当“老板娘”的感觉。
此刻颜墨和老师傅正交谈着,年晓米便走过去打了声招呼。
老师傅望着图纸,笑着说道,“年公子,你这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啊?”
年晓米顿时尴尬地挠挠头,“这……都是从书上偶尔看到的。”
老师傅笑了两声,“哈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构造呢!”
古代房屋构造基本都是相同的,正中间堂屋,两侧是卧房。
但年晓米的图纸却与众不同,这种格局别说在村里,就是整个古代都是绝无仅有。
大门坐北朝南,一进去便是两间耳房,堆放农具和杂物。
大院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三间房,这是年晓米给齐婆婆和兰花姐家准备的。
院子最北边的两层小楼,是年晓米家。
一进门是间大厅堂,用作会客和吃饭,整个厅堂面积足够大,二十个聚餐都没问题。
厅堂西边是两间大厨房,一间是三家公用,一间专门用来做卤肉,厨房旁边还有间小屋,是特设的洗澡房。
厅堂东边设置了走廊,走廊一侧是四间卧房。
而二楼除了一间大卧房和三间客房,还有大大的露台。
年晓米打算和颜墨住在楼上的大卧房。
那为啥不住在下面呢?
这是为了晚上玩耍的时候,隔音……
大院墙西边是果园,东边是菜园和花海,北边紧靠池塘和竹林。
茅厕设置在菜园内,这个可是年晓米花了心思设计的。
因为老院子的茅厕又臭又脏,而且小的很,一家人早上都要排队。
新的大茅厕虽然没有现代的抽水马桶,但也是用青砖搭建,蹲位有五个,全部用竹子拼成屏风隔开,每个蹲位还有个小竹门,这样又通风还私密,干净卫生,还能满足五个人同时使用。
考虑到齐婆婆、刘婶和妞妞,还有未来可能出现的女性,他还搭建了个小茅厕,虽然只有两个蹲位,但足已看出他的细心。
两间茅厕三家共用,这样也能给菜园提供更多的肥料。
按说一般农村盖房,最多50银顶天,年晓米的这个设计,材料费加上人工费预算下来,整整250银!
上次琥珀卖了200银,加上平日存的,正好够用。
就在此时,打理完渔场的兰花姐跑来,看到光着膀子的壮小伙们,春光无限,欢呼跳跃着跑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