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王安石的新政让不少地方官吏看到了希望。
贪腐的希望。
那么好的贪腐机会,咱要不动个手?
上面说青苗钱多少利息咱不管,反正那些百姓蠢的和猪一样,啥都不知道,咱们说几成不就是几成?
那么好挣钱的机会,不动手还等啥?
于是贪腐渐渐横行。
而另一层就是升官。
王安石秉政,当然是谁施行新政得力就升谁的官,于是地方官吏无不欢欣雀跃。
可新政要见到政绩太慢了啊!
咋办?
官员们恨不能升官就在朝夕之间,哪有耐心去等几年?
于是各种‘催熟’的手段都出来了。
什么本不该借青苗钱的人家也被逼着借钱,政绩马上就来了。
看看,某治下的百姓今年借贷青苗钱若干,这业绩……当真是傲视同僚啊!
这样的能吏该升官不?
该啊
他若是不该,那以后谁会为新政出力?
于是那人就升官了,身后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以及无数民怨。
新政未成,却把吏治给弄的一团糟,这也是王安石被攻击的一个重点。
所以沈安当初提议一个府放两个御史,就是出于监督的目的。
有人大抵会担心两个不够,那就三个,四个,五个……
一两年一轮换,不给他们在本地生根的机会。
一句话,只要真想干,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官吏贪婪的手被捆住了,新政才能在无数反对派的瞩目下施行下去。
韩琦终究是不放心,和老包两人站在政事堂的大门外装作瞎扯淡,实际上在盯着对面的修史院。
“希仁,你说沈安能不能让这些年轻人全力以赴的去监督地方?”
“能吧。”
包拯也有些没底。
韩琦叹道:“咱们躲在这里看热闹,却让个年轻人去做事,想来也真是不厚道。”
这个不要脸的老东西竟然会愧疚?
莫不是喝多了吧?
包拯看了他一眼,说道:“是啊!要不韩相进去看看?”
韩琦摇头,“做事要有始有终,此事是沈安的建言,老夫始终觉着下面的官吏没他说的那么不堪吧?从太宗皇帝以来,大宋的冗官看似严重,可一件事分成几处办,好歹也减少了官吏贪腐的可能。叠屋架床是不好,可好歹能减少贪腐啊!”
包拯皱眉道:“这个老夫也不知。”
韩琦叹道:“当初老夫本想反对,可想想官员剩下那么多没安排的,那就算了吧,总算是给他们找个事做。可那些人多半有些不合时宜,牢骚满腹,老夫觉着够呛。”
“没有!”
韩琦靠在门边,看着懒懒散散的,对面突然一声呐喊,惊的他差点滑倒。
他扶住墙壁,笑道:“老夫腿有些酸了。”
话音未落,里面又有一声大喊,声音更大,更兴奋。
“尽忠职守,忠君报国!”
“哎哎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