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基因组计划太庞大了,这本来就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英国应该会愿意参与进来,我正在说服日本,因此,无论如何,我都是要到亚洲来的,顺便看一下中国的生物学研究水平。”达尔贝科的思维很清晰。
托拜尔斯苦笑:“杨锐的研究水平是世界级的,中国的普遍研究水平,距离国际水平还有距离。而且,中国方面恐怕拿不出足够的经费做人体基因组计划。”
人体基因组计划是自然科学界的三大计划,但是,与之前的曼哈顿计划,以及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同,人体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彻底的世界性合作项目,前后有美英法德,以及后来的欧共体,以及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还有最后的中国都有参与。
然而,如此庞大的基因组计划,在构造上,其实遵循的是非常简单的合作模式——谁给钱谁分配,结果公益性。
这种模式与联合国的模式很像,其核心就是参与国要按比例分配经费开支。
换言之,掏不出钱来的国家,就没有资格参与了。
在这个30亿美元的大计划里,基础的1的资金量都是3000万美元,别说85年的中国了,95年的中国在讨论是否加入的时候,都为钱烦恼了很久。
毕竟,这是一项基础性科学项目,能够得到的直接好处是很小的,只有资金充沛的发达国家才有资源加入。当然,出了钱也要出人,但比起后者,钱还是难得一点,因为想加入这项计划的生物学家太多了,可以说,基本没有生物学家会拒绝这项工作。而且,就像是大多数计划一样,美欧已经能够提供大量的精英学者了,其他国家是提供科研猿还是科研汪,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
达尔贝科也是因此而一直邀请杨锐去美国,而从未提出过与中方的合作。
当然,此时尚未经过美国国会的批准,也是八字刚落了点墨迹,谈不到合作。
但在冷静的思考以后,达尔贝科的思路显然发生了变化,道:“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学者是孤立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以目前的学术发展水平来说,杨锐能够成功,至少意味着他的身边已经聚拢起了准世界级的团队,当然,我要亲自看看才能决定。”
“好的,我会在中国做一些准备。”托拜尔斯不知道怎么说。
达尔贝科却很明确的道:“你要了解杨锐的团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顶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