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对于周嘉荣一意孤行,坚持解除海禁,不少大臣心里其实是不大赞同的。他们担心解除海禁后,没了桎梏,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和海盗会更加的肆无忌惮,影响东南地区的安全。
但事实证明,周嘉荣的这个决策没有错。
凡事宜疏不宜堵,对海盗也同样如此。
海盗们以前多依靠走私和抢劫为生,现在抢劫遭到了朝廷的大力打击,他们便由暗转明。不少小海盗,没在朝廷挂名的海盗转到陆地上,金盆洗手,摇身一变做起了商人或是大商船的船员,一样能营生,还不用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这样带来的结果便是东南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异常的发达。
南来北往的商人汇聚于此,将各种商品打包上船,远销海外。同样,也有不少海外的商人嗅到了商机,携带各种珠宝、珍惜矿石、热带特产等来到大齐,寻找发财的机会。
走在汀州府等沿海一带府县的大街上,时常能看到高鼻梁,金发碧眼,轮廓较深的异族人。
海上贸易发达,给大齐带来的最明显,最直接的好处,便是国库收入创新高。
元兴元年,国库一整年的收入高达三千五百万两白银,而在前些年,这个数字一直保持在两千万两白银上下。
多出的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其中五百万左右是西北互市带来的收益。
还有一千万两白银都是由海关税贡献的。
当户部尚书武承东在早朝上宣布这个惊人的数字时,饶是见多识广的大臣们也不由震惊了。万万没想到,海关税竟如此之高,短短一年多便创造了这样辉煌的成绩,难怪那些红头发高鼻梁的弗朗机人不远万里也要跑到大齐呢。
这下朝廷上关于解除海禁这事再也没半点反对的声音了。
国库一下子猛增这么多,这笔钱该如何用成了问题。
大臣们,包括武承东在内的官员都没其他想法,财政有盈余,国库存的钱多是好事啊,不用担心万一碰上天灾没银子赈灾打仗了。
当然,这钱多了嘛,手里也该阔绰一些,总不能全放在国库里生灰尘。
大家便想到了周嘉荣可怜的后宫,有钱了,第一个享乐的便应是陛下啊。
周嘉荣看到又是让他选秀的折子,他觉得这些大臣们是太闲了,没事做才会天天盯着他后院那一亩三分地。那他就给他们找点事做。
“改革兵制?废除世兵制,改为募兵制?”大臣们听到孔京的提议,马上强烈反对,“陛下,这怎么行?世兵制乃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这怎么能废?”
就连武承东也不是很赞同:“陛下,世兵制不费一粮一钱就可养百万大军,但若是转为募兵制,这个开销可就大了。兵丁每月的薪俸,四季服饰,武器马匹等等,这可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将对国库造成极大的压力。”
周嘉荣没有说话,淡淡地看着下方的大臣们。
孔京得了他的授意,据理力争:“武大人顾虑得有一定的道理,但世兵制下,兵丁既要种地又要当兵打仗,还要自筹武器,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这些年,边陲地方,屡屡有兵丁逃的事情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军心。这样的兵员虽多,但战斗力低下,毫无益处,世兵制已不适合大齐当下的情况了。”
丁正初也站出来反对:“孔将军所言极是。兴德帝二十五年,匈奴来犯,区区十万人,为何能长驱直下,直达宣化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出自于此,西北苦寒,士兵们即便有地,不用付田租地赋,生活依然非常困苦,不少士兵骨瘦如柴,战斗力远不如京城两营的将士,拿什么去抵御兵强马壮的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