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我走过不少贫困地区,大家都会把重点放在怎么扶植当地企业,安宁县为什么会选择学校做切入点呢?”

贺从兰对着记者笑了笑:“我们这些扶贫干部一任五年,最多做两任,十年听上去很长,但对一个地区来说,还是太短,有许多政策规划都是好的,但缺乏长期的执行。如今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建设家乡,这些孩子就是安宁县未来的希望,比起我们这些外人,他们才是长久生活在这里的。至于您提到的那些经济发展,我们也在做,二者并不冲突,今天晚上你们住的地方就是我们明年开业的特色农家院。希望你们能给提提意见。”

“外面太冷了,咱们先进屋暖暖吧。”省里宣传口跟来的是两个女性oga,岁数不小了,为了采访上镜还穿了羊绒大衣,山里的风一吹冻的受不了。

贺从兰领着他们去了准备好的教室,一人发了一个大茶缸。

“有姜水还有咖啡。”小徐拎着两个大铁壶,“我们这没什么好东西,都是县长自掏腰包给你们准备的。”

省宣传的两个女同志看着手里的茶缸子撇撇嘴,这条件也太差了吧。记者们不挑三拣四,里面唯一的一个女孩子缓了一会儿又提出趁着课间想去采访下学生。

贺从兰让小徐找个老师陪她一起,那两个省宣传的刚暖和过来,本不打算再出去,但毕竟是国台的记者,想了想,咬牙也跟着走了。

作为全县唯一一个学校,各种希望工程企业捐款都不少,孩子们算是“见过世面”,见到记者也不害怕。

记者问了几个常见问题,又说:“你们最感谢谁?”

“xx日化。”

记者一头雾水。

省宣传口的俩人急的满头汗,这小贺县长怎么搞的,也不提前安排,让孩子们胡说八道呢。

“怎么会是xx日化呢,你再好好想想,老师怎么教你的,要感谢国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