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爸爸的弟弟,也就是闫宽的二叔作为闫宽一家唯一的亲戚并没有袖手旁观,腾出了一间仓房给哥嫂居住,盐巴酱油、针头线脑时不时能接济一二,做了好的吃食偶尔也会让让闫宽,但闫宽从没上过二婶子家的饭桌,倒是帮他家挑了七八年水,直到他考上大学。
闫宽不是村里头一份考上大学的,倒是考分最高的。村里人不懂难易程度的区分,简单的认为分最高就是最有本事。
不过闫宽的学费却是一件难事。闫宽参加高考也没指望能步入大学,高考的意义之于他无非就是给自己的学业上画一个句号罢了。
因而出了考场闫宽就在县城一家加工厂找了份工,打算学点经验、攒点本钱,以后好自己开门做生意。
那天做工,闫宽看到老板正在百无聊赖的翻弄报纸。订报纸是县里文化局给各个工厂下的硬性指标,中小企业订二份,大型企业订十份。他们厂的报纸老板每天用一分钟看完所有图片后,就会裁成小块放在露天的公厕中。
那天,老板看图画的时候被闫宽无意看到了头版头题,全国各高校迎来新的一届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
他手一抖,一个生产日期印歪了。
刚过中午,看门的大爷抻着脖子叫“闫宽”。他出门一看,厂门外站着他们村村长、他妈和他二叔。
几个人表明来意,让闫宽去大学报到,学费村里出三分之一,他二叔出三分之二。
闫宽愣了,去看他妈。年纪还不到四十就已满面沧桑的闫妈妈激动的一直落泪,手指扣着裤线一句话都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