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百姓们, 谁人不知太子精兵简政、轻徭薄赋、事事身体力行的?如今东都乃至整个尧国这样富庶繁华, 家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多半功劳都须归于这太子殿下身上, 何况卫寒阅除有明君潜质外, 又极通诗书、丹青、音律、术数……再生就一副祸国之姿容气度, 任谁都无法不心向往之。
因而便有了这万民塞途的场景。
而拳拳之心日月可鉴的百姓们难以预料的是,被三百羽林郎护在当中的太子辂车其实空无一人,而卫寒阅其人早已趁百姓们皆聚集于北边的河清大街之时,顺顺利利乘了銮轿自南边的海晏大街出了都城了。
因是去做质子,不便带太多侍卫禁军,随驾的唯有二十位尧皇千挑万选的绝顶高手随行。
反倒是裙衫袄氅、玉佩香囊、扇坠蹀躞、笔墨纸砚、古籍孤本、饮食药物等等日常所需载了整整十大车,于太子出城后分批追了过去,受命贴身随侍卫寒阅的是司礼监掌印靳元题与太医院令李轩邈,尧皇原本还想将一整个太医院也派遣随行,被卫寒阅断然拒绝后方作罢。
城郊二十里处,卫寒阅坐在轿内小憩,闻得车声辘辘,随即便是靳元题在外敲了敲轿壁道:“请殿下下轿登车。”
靳元题打起轿帘,卫寒阅手在他臂上虚虚一扶后出得轿来,便见泠泠月色之下,盛独违立于辂车边静静凝睇着他。
此人本是尚书左仆射之子,因素有些古怪脾性而不为其父所喜。
盛独违生于书香门第却不研文墨,十六岁跑去夺了武举状元,而今未及弱冠便已是右金吾卫上将军了。
而盛独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倒并非其一路扶摇直上的仕途,而是两年前其初次出席元夕宫宴之时对太子卫寒阅一见倾心。
自此诸般追求手段层出不穷,直将自己混成了全东都人的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