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

领头的守卫不敢耽搁,即刻命人速去镇北侯府。

没过多时,镇北侯府来了一队兵士,领兵的并非镇北侯本人,而是“将军身体抱恙,我代行将军之职”的校尉徐如。

一同出现在守卫们眼前的,还有被府中医官用银针强行唤醒的廷尉府主官。

廷尉正卿气冲斗牛,他万万想不到,这个看起来平庸又懦弱的膏梁纨袴,居然假借公务之名,诱骗他喝下混入迷药的酒,还偷了他的令牌,企图谋杀慕容玦!

慕容玦又是怎么回事?前两日一副中毒,身体虚弱的模样,都是装的?!

此时慕容玦已被请入厅堂,他脸上笑意温雅,却趾高气昂地坐上正卿的主座,周身散着一股盛气凌人的王者气态。

南昭官吏在他面前也不禁低眉垂眸,说话气势都弱了几分。

慕容玦见林策未带面具,旁人称呼他“徐校尉”,心里猜中缘由,并未说破,还假装不知情地调戏:“徐校尉?”

“过来,坐本王身边。”

林策充耳不闻,只冷眼看向典客少卿:“你受何人指使?为何要暗杀北燕皇子?”

廷尉正卿本来看林策不顺眼,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他要审问典客属,立场又和镇北侯府站到了一边。

何况这个徐校尉如此相貌,谁不想多看两眼,讨一讨美人欢心。

前两日还到处状告林策的廷尉正卿立马成了一株墙头草,附和他,怒斥典客少卿:“你受何人指使?说!”

“若不从实招来,别怪本官大刑伺候!”

典客少卿的平庸和懦弱并非伪装,他原以为必然能除掉慕容玦,凭着一口气,把牙一咬,下定决心杀人。

而此刻阴谋败露,又被人捏断手腕,强逼自己的那一口气早就散的一干二净。

被人这么一呵斥,他涕泪交零地把一切内情全部交代,只求医官能尽快给他的手腕止痛。

“我,我也是被逼无奈……我和慕容皇子无冤无仇,我也不想这么做。”

“无冤无仇就要置人于死地?”廷尉怒喝,“慕容皇子乃北燕使臣,他在我南昭遇害,两国关系将会大受影响!到时北燕发兵攻打南昭,两国烽烟再起,你就是千古罪人!”

“如此大罪,你如何承担得起!你做事之前难道没想过,南昭有多少百姓,会被你一念之差卷入战火,又会有多少无辜黎民死于战争……”

“典客正卿也是被你所杀?”林策实在忍不住廷尉正卿满口和案情无关的废话,再次越俎代庖替他审讯,“典客正卿死前,你曾去过他房间。刚好在慕容皇子之前。”

“你同样假借公务之名,一边找你的上官谈话,一边等候慕容皇子到来。然后在慕容皇子来的时候,告退离开,并暗中在你上官的茶里下毒。”

之后便等着典客正卿在和慕容玦闲聊时喝下毒药,毒发身亡。

“宁越之的手下没把你审问出来,藏得够好。”

“说吧,究竟何人给你支的招?”

廷尉正卿跟着恫吓:“老实交代!否则大刑伺候!”

“是,是……”典客少卿边哭边道,“是凤竹先生。”

“凤竹”二字一出,厅堂中霎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忽然一阵阴风吹入,似乎夹杂着寒夜冬雨,霜寒刺骨。

“胡,胡言乱语!”廷尉正卿愤怒中带着一丝恐惧,“凤竹已经和吴王一同逃亡西羌,朝廷斥候亲眼在西羌见过他,怎会又出现在京城。”

“你若再不坦白,想为真正主谋开脱,本官定不轻饶。”

“这个凤竹先生,”慕容玦笑看林策,明知故问道,“就是你们南昭重金悬赏,捉拿后要株九族的反贼?”

林策置若罔闻。

廷尉正卿看他脸色,也不搭理慕容玦,再次逼问典客少卿。

“真的,真的是他。”典客少卿泪涕横流,“本应在西羌的凤竹先生忽然出现在我房里,我,我也吓个半死。”

都说凤竹是玄门中人,身怀玄门法术,是不死之身。

他再有点别的什么腾云驾雾之法,想来也没什么奇怪。

林策:“你怎么知道他是凤竹?因为带着面具?”

典客少卿点头。

林策冷笑:“装神弄鬼。”

那不过是凤竹的爪牙,和他作相同打扮,假冒于他。

这种骗人的手段,林策自己也熟。

只是凤竹的爪牙遍布京城,是个大麻烦。

真假凤竹先不论,“朝廷有令,倘若见到凤竹及手下叛党,即刻上报官府。若有窝藏凶犯,知情不报者,以同罪论处。”

“你身为典客属少卿,又是世家子弟,更应清楚此事的严重性。”林策冷声责问,“为何你见到凤竹,非但知情不报,还助纣为虐,替他毒杀自己上官,嫁祸北燕皇子?”

“因为,因为那日晚上,凤竹突然出现在我房中,用剑指着我,威胁我听他命令。如若我不答应,人头不保。”

林策眉头微皱:“还有呢?”

典客少卿这样的膏梁纨袴,胆小怕事。家中突然出现贼人,用性命作为威胁,他惧怕不已并不奇怪。

但凤竹的手段,不会只这么肤浅。威逼利诱,双管齐下,才是他完整的阴谋。

“他许了你什么好处,让你甘愿为他做事?”

一个出身富贵的世家子弟,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若非足够的利益,怎会愿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冒着巨大风险去杀人。

典客少卿脸上还沾着泪涕,却忽然沉默不语。

“从实招来!”廷尉在一旁搭腔,“否则大刑伺候!”

“别以为你不说,我们就查不到。你勾结朝廷逆党,按同罪论处,按律当诛九族!本官念在你们孔家是南昭名门,

只要你提供有利线索,助朝廷捉拿叛党,可酌情从宽处置,不牵连妻儿。”

“倘若本官没记错,你有一女三子,女儿刚成年,尚未出阁,最大的儿子还未满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