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据他们了解,大部分作家拿了稿费都在京城买了四合院。

苏葵手里拿着这张支票,却有了一点新的想法。

她问起刚才听到的《文学作品报》上面说了什么,她这几天没有关注这个。

眼前这人虽然是作者,但她毕竟年纪小,宣传部的楚干事有点怕这些批评她承受不住。

“是有人在上面批评我的文章吧?”苏葵笑道,“文章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有不同的意见很正常,我的每一篇文章都经受过批评。”

看她她豁达的心态,楚干事都有些佩服了,难得她小小年纪站在这样的位置还处变不惊,也难怪取得这样的成就了。

他跟苏葵说了最近关于这篇发文的事,他们也有些苦恼:“目前只有这一个声音……”

苏葵微笑:“那就让不同的声音出现。”

这一天,华国作家协会接到了宣传部同志发来的一个请求,他们提到,目前报纸上对于《清河乡之变》的批评正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他们需要不同的声音来探讨,请他们发声。

这不巧了吗?

作协的几位成员都是知道苏葵的,何况这件事这么大,他们一直都在关注,同样看到了那篇文章。

徐奚年虽然不太看好苏葵一直用这样的写作方式创作,但对于文章的积极意义还是比较认可的,在寓教于乐方面他们确实比不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