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中文系的课程还不像后世一样多,受于之前的影响,有些课程被裁撤,但不变的就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几个专业很多时候都在一起上课。

讲台上,陆子光正说道:“你们对《清河乡之变》有什么看法?”

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回答,不同于英语系大家没怎么学口语不敢开口,中文系的学生非常勇于治学问。

“……《清河乡之变》应当是一部农村题材的小说,以解散公共食堂为题材,体现了这个进程中人民的需求和斗争。”

“我认为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农村小说,它立足的不是过去的运动政策,而是还没有推广开来的政策。就像之前报纸上说的那样,它对现实是有借鉴意义的。”

“如果只是一处试点加一部虚构小说的话,恐怕借鉴意义不足……”

“这个问题不就是宋万章先生他们谈论过的吗?虚拟的作品当然是有价值的,不然难道只有纪实文学才能存在吗?”

“……《清河乡之变》在全国各地区流传,它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虽然得益于政策的宣传,但作品本身的思想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

京大向来是兼容并包,面对同学们的畅所欲言,陆子光并不会反驳,只是笑着听他们的意见。

苏葵也是第一次听见有这么多学生当面争论自己的作品,她甚至在那些人里还看见了赵慧娟,一说到苏葵,她也勇于发言了。

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虽然后来在创作手法上有些争论,但大致是和作协的几位一样,认可这部小说的价值,毕竟是知名作家写的,他们还是很尊重的。

坐在苏葵前面的几个同学看她一个人孤零零坐在那里,有两个甚至回头跟她讨论起来,问同学你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怎么看?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