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腊佳和钟远山最后得到的职位是记者和时事评论员,并且确定今后他们在《梁州日报》以「腊梅」和「远山」署名。
由于并不坐班,工资待遇以用稿量定。但是,最低投稿量是与报社其他资深记者看齐的。
同时还商定了「新闻报社负责」、「言论文责自负」等基本原则。
糜腊佳和钟远山唯一担心的是新闻的时效性问题,这一点也是处在「蜀道」困顿之下的《梁州日报》最要命的短板。
经过反复协商,报社终于答应从电报电话局再租用一条电话线路,十分重要又时间紧迫的稿件允许打电话报送,经请示十万火急的消息可以通过电报传递。
这,在《梁州日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九十三——
从梁州到西安的公路已经通车了。但是,并没有开通定期班车。
明如星和方芳决定还是一段一段地往前赶。这样既可以沿途欣赏大秦岭的雄奇壮美和旖旎风光,还能够仔细规划下一步的工作和生活。
方芳的想法原来是具体的,就是要到西安去帮助少帅张学良的东北军打回老家去。
但是,真正到了要考虑怎么和人家联系、帮助些什么、怎样帮助等问题的时候,她又是一片茫然。
对于明如星来说,如果此前对方芳下一步该做又能做的事情他只能是一个旁观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