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丽加重生的这个时代,苏格兰内部的权力斗争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后世的历史学家在评价这段历史的时候,曾丧事喜办地调侃过此时苏格兰的困境,说能让苏格兰的贵族们团结一致的大事,怕是只有拿了他国的钱回来祸害自己的国王。
就连上一任刚刚病死的苏格兰国王,在向玛丽·德·吉斯求婚的时候,也曾在信中对自己的处境有所描述:即便有法国盟友的帮助,在和国内的贵族们斗争夺权之时,我也没有必胜的把握。1
总而言之,归根结底,还是太穷惹的祸。
英国的使者将长达十余英寸的羊皮纸摊开,呈往苏格兰王太后玛丽·德·吉斯的面前,开始摇唇鼓舌地糊弄起人来了:
“我们的国王已经展现出了十足的诚意。请看,这些条约都是我们专门商讨过的,绝对有利于双方联姻合作,互利共赢。”
“毕竟我们是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的接壤的国家,如果没有外人的挑唆和撺掇,英国与苏格兰本该亲如一体,为何要争斗不休,让无辜的人民饱受战火之苦?”
虽然现在,欧洲各国日常所使用的纸张,已经被古老的东方传来的更轻薄、更易于制作的纸张取代了,但在签署重要文件的时候,依然会采取羊皮纸以示敬意,就好比英国代表带来的联姻相关条约,便是写在厚重的羊皮纸上的:
“是时候结束这一困境了,让斯图亚特和都铎结合在一起吧。只要您愿意替您的女儿签署这份条约,我们便可以化敌为友,团结在一起,不必继续无谓地争斗下去。”
玛丽·德·吉斯正打算细看,已经暗中收下了英方贿赂的苏格兰贵族们便迫不及待地催促了起来,那热情劲儿十分对得起他们收受的巨额贿赂: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的确,这些年来在战场上流的血实在太多了。如果英国真能履行这份条约中的所有条款,在联姻后不再出兵英格兰,并对我国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我看不出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而且英国的国王还在条约里写得清清楚楚,陛下请看,如果将来我们的女王要嫁到英国去,她的丈夫会保障她的宗教信仰自由。”
“公主——我是说,女王陛下,将来肯定要嫁人的,不是吗?比起嫁到更遥远的别的国家,从此讯息不通、音书阻绝,果然还是和附近的英国联姻更加让人安心一点吧?”
不得不说,最后说话的这位贵族的确戳中了苏格兰王太后心底最担忧的地方:
在通讯尚且只能靠人力马力传信的时代,如果将女儿嫁去遥远的国家,那基本就等于这辈子也见不到几面,怕是等女儿出嫁之后,只有在重病濒死之时,身为别国王后的女儿,和身为苏格兰王太后因此不便离国的自己,才能再度相会。
到时候她就算在外面受委屈了,被人欺负了,自己也不可能知道,没准还会以为她在外面过得很好,只留她一个人孤独地吃苦……不行,想想就可怕。
正常情况下,玛丽·德·吉斯肯定能看出这份条约中潜藏的不公平之处;可现在,她的女儿正蜷缩在她的怀中,那么小、那么柔软的一个孩子……
这一意外的变数使得玛丽·德·吉斯失却了大部分的理智,再加上亨利八世在条约中,把己方开出的条件吹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于是她只匆匆瞥了一眼面前的貌似十分慷慨的条约,便要召集苏格兰议会,正式商讨联姻的可能性。
圆桌边的苏格兰贵族们交换着隐秘的眼神,心照不宣地微笑了起来,毕竟这份条约中的猫腻,只有他们和英方才知道:
他们给出的条件很优厚,没错,但也要看这个女婴有没有命活到那个时候!
然而就在玛丽·德·吉斯即将起身的时候,之前一直乖巧地呆在母亲怀中的奥丽加,奋力从襁褓中挣脱了出来,对着面前的羊皮纸毫不客气地一巴掌拍了上去。
其声音之清脆,气势之凶狠,简直就像是隔着万里之遥,往给出这份条约的亨利八世的脸上来了个耳光似的。
一开始压根就没人把奥丽加无声的反抗当成正事,除去隐隐心有所感,停下了起身动作的玛丽·德·吉斯之外,苏格兰的贵族和英国的使者还在半真半假地夸赞她的活力充沛:
“看来女王陛下的健康状况很好,那我就放心了。”
“女王陛下很有她父亲的风范,日后必然有大成就!”
“看啊,连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和英国的联姻是百年难得的好事,她都高兴得按住条约不放了……”
“等一下。”忽然有人低声开口,打断了同伴对奥丽加那不要钱也似的夸奖,凝重地提醒道:
“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