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阶不懂旋律,灵船之上宓沈心境的高寒清冷他能听懂,是因为他了解宓沈,知道他这些年走来不易。但杜承对甯阶而言,过于陌生,笛音所传达的情绪,甯阶无法得知。
但显然,宓沈懂音律。
当杜承的笛音响起,宓沈便合眼细细听着杜承笛音中的情绪。
当杜承的情绪到达某个极点,宓沈倏地睁开眼,伸手把甯阶掩在身后,抬手从灵袋中取出一把上好梧桐做的十三弦琴。
琴弦响起,杜承笛声未停,但他侧身看向宓沈他们所在的地方,笛音充斥着灵力,卷着肃杀之气,朝宓沈刺去。
宓沈亦凝聚灵力与琴弦,轻而易举消泯了杜承的灵力。
杜承一见是宓沈,笛声忽停。
但琴弦声入耳,杜承怔了一下,旋即跟上宓沈的调,把这一首求芜吹完。
曲毕,杜承拿着玉笛走向宓沈,朝他行了一礼。作揖后,杜承道:“之前见这位小兄弟唤您师尊,在下不才,敢问仙尊尊称。”
宓沈淡淡抚平琴弦,道:“区区贱呼怎敢污杜掌门之耳,唤我清风即可。”
杜承把清风两字在口中碾压之时,慢慢把目光移向宓沈手中的琴弦,从善如流道:“清风好风雅,要知这世上会弹奏十三琴弦的人是少之又少。不知清风师承何处?”
大概几百年前,天才出世,创出许多优秀的七弦琴谱,同时与他来往的人,多是修真界中赫赫有名之人,非是修士亦是文豪。自此之后,文人雅士偏爱七弦琴。
为了附庸风雅,后辈许多修士便只修七弦琴,而坊中歌妓为了讨文人骚客欢心,也多弹唱演奏七弦琴。
如今说十三琴弦已灭,倒也非胡话。
宓沈淡然笑之:“倒与风雅无妨,无非是家中长辈爱听,自学来全拳拳孝心罢了。”
甯阶听言,目光闪烁了一分。
杜承并不放弃对宓沈的刺探,继续道:“竟是如此。不过令在下未想到的是,清风竟也会弹杜芜当地的小调——求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