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到外头吃,这年头,但凡好些的食谱配方都被世家贵族珍藏着,一些大的酒馆倒有几道特色佳肴,但味道其实也就比寻常的好些,吃多了却也腻歪,且这大酒馆一般多位于闹市,平日文人墨客往来,碰上熟人的几率那也是相当之大。
沈乐自认为,作为一个隐士,一个有b格,有情调,有原则的竹林隐士,自然是要远离闹市,悠然于山间竹林,随便淡看风云,抛却口腹之欲。
于是乎,他就这般口内无味的度过了漫长的十年岁月。
慢慢人生路,一年复一年,日子艰辛,他亦坦然潇洒,但唯有这年复年,日复日的吃食,实在过于煎熬。
也许正因这般,前日他才会被一顿烤鱼给拐出了无名村,无名山。
当然,面上,沈乐是绝不会承认自己是因口腹之欲才回的琅琊。
常言道,小隐隐于野 ,中隐隐于市 ,大隐隐于朝——这大隐于朝倒也不必,但从小隐升华至中隐,自然是极好的自我提升。
瞧瞧这说辞,高端大气上档次,且极富说服力,别人信不信沈乐不知,反正他自个是确信不疑的。
从这便可看出,论厚颜无耻,睁眼说瞎话的本事,谢云曦和沈乐这一老一少,倒也各有千秋,五十步同百步。
红霞渐深,城门将至。
车马之中,牛车之上,先一阵“咔嚓咔嚓“,后一阵“卡兹卡兹”,两道啃食之声,此起彼伏,芬芳四溢。
沈乐放松了姿态,一脸悠然地咬着咸香的鸡蛋饼干,心情不觉明媚起来,像那天边的夕阳余晖缓缓落在心上,温暖刚好,不安皆散。
而此刻,谢文清正驱着白马靠近牛车。
沈乐刚刚的愁绪十分明显,谢文清自然有所察觉,只是隔着辈分,他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宽慰,想了好半响,这才想出一法来。
不想,待他一靠近便瞧见牛车上的那一老一少正默契抱着食包,一个热衷果干,一个贪吃饼干,偶尔互相交换,神态亦是悠然愉悦。
谢文清手上动作一顿,马一停,脸上露出一言难尽的神情。
看来再多近乡情怯,也受不住谢三郎的美食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