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斩听完宋戴竹的分析,依然皱紧了眉头,脑子仍然有些转不过弯来。
宋戴竹见他仍晕乎乎,无奈地摇头。
至此,宋戴竹解出了画里的玄机,瞬间松了口气,心中免不了一番感慨惊叹,不由地佩服赵子衿的才智。
“王爷,既知王妃在哪,咱们立刻动身接她回来吧。”
宋祁玉沉默不语,他沉着眉,望着窗外怔怔出神。
一旁的高斩,拿着画仔仔细细地研究,仍然一知半解,于是拉着宋戴竹让他再讲一遍。
琵琶里的弹奏手法,琶是右手向后挑,琵是右手向前弹。所以画中所示,第一把琵琶的手向后挑,暗示“琶”字,第二把琵琶的手向前弹,暗示“琵”字。
所以整幅画暗示的四个字便是琴、瑟、琶、琵,于是就得出了底下“今必巴比”这四个字。
然而这还没结束,画中琴、瑟这两样乐器一样大小,两把琶琵却特地画小了一些。
所以由琴、瑟拆解出来的今、必俩字直接保留。而画上的琶琵小了点,说明拆解出来的巴、比,只是某个字的一部分,需要再组合成为新的字。
再者,第一把琵琶画的位置居于下方,第二把琵琶的位置与琴、瑟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重新组合成的文字,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是左右结构。
思虑至此,宋戴竹想了想地名、人名……想了所有可能存在的暗示。
他把所有关于巴的上下结构的字在脑中过了一遍,眨眼间“邑”这个字浮现出来,他便立刻想到了“骨邑”这个地名。
同理,又通过上面的思路,找出了所有与“比”有关的左右结构的字,结合骨邑水路的特点,便得出了“舭”字。
这样一来,暗藏在这幅画中真正的四个字便浮出来了——“今必邑舭”,简而言之,赵子衿暗示他们,她今天一定在骨邑的某艘船上。
宋戴竹解答至此,高斩这才明白画中高深的含义,一下子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