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这些价格不高,只有特定群体感兴趣的藏品,作为大轴的《鸣芳洗冤录》,那就是人人都欲争夺的那种极有炒作价值的藏品了。
许多人都并非为拍卖而来,而只是想一睹手稿和拍卖的场面。前面的流程虽然也有人被其它拍品吸引走注意力,但更多人却是在一心等待《鸣芳洗冤录》的拍卖开始。
等到终于轮到它,虽然网络上的大部分观众和客人都是切着私人频道在与熟人讨论,却还是有很多一部分跟现场的客人一起发出了惊叹,显然都是期待已久了。
这场拍卖也不负许多人的期待,一开始就显得热火朝天。
ai主持人先是介绍了一下这份手稿的来历,机构对之的分析和鉴定结果。作为标准流程之一,他们也详细说明了手稿和发掘版权的分离——不过大部分人在之前都对这件事有所了解,该打退堂鼓的也都已经打过了,这说明对于整件事倒是没什么影响。
正式拍卖一开始,喊价就开始飙升。从标准的三百万信用点升到两千万,中间耗时不到十秒,直接把很大一部分一开始还有点念头的人踢出了竞价的行列。
直到五千万上,喊价的进程才缓慢了下来。
这其实也还没达到官方的心理预期,原因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主要还是因为鉴定方面没能给出肯定的保证,让许多人对于手稿本身还有疑虑。
这样慢吞吞上了一亿,就只剩下了两个人还在继续竞价。
一个自然是明归常,而另一个也没有隐藏身份,却是目前夏国数一数二的影视公司,幕沉天光影视公司的大老板,安自和。在拍卖开始之前,安自和就和记者坦诚了,他对手稿很感兴趣,但是更感兴趣的是手稿后头的发掘版权。如果拥有者愿意的话,他很愿意跟对方聊一聊合作改编的事情——哪怕最后这部书被证实并不是岳珂的作品,而只是仿作,只要故事从一而终地精彩,他都愿意出钱开发这部作品。
在安自和看来,《鸣芳洗冤录》发展到这个地步,噱头和热度都已经有了,即使最终被证实不是岳珂的作品,但是借势已经借到了。加上作品本身质量过硬,如果背后真有个仿作者,多年以后未必不会是另外一个岳珂。
不如说,他还更希望这部作品是谁的仿作。能模仿岳珂的风格写出这么一部作品,还懂得利用这一点进行这样巧妙地炒作,可以说是实力和头脑兼具,他是很有心想要挖掘一番的。如果合适的话,甚至想要出手培养,做长久的合作。
前提是对方不要因为这一次成功就过度沉迷于类似的手段,本末倒置地开始醉心捷径,反而作品敷衍。
只有先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安自和才能作出决定,所以他愿意高价拍下这份手稿,姑且做一块敲门砖。
结果巧不巧遇到了一个并非行内的明归常。
不过区区一亿多的价格,并不能让身价难以估量的安自和动容。不过拍卖也是一种生意,同样讲究知己知彼,所以安自和还是让人去打听了明归常的底细。明归常虽然不是什么公众人物,但是作为一个书画方面的收藏家,本身还是比较有名气的,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身份了。
知道明归常是一个收藏家之后,安自和本也没怎么把他放在心上。毕竟私人收藏家的财力再强终究有限,跟大公司大财团的实力没法相比。
但当价格上了五亿的时候,安自和的表情就凝重了许多。这个价格基本上已经达到他的预估价了。也就是说,按照他的估算,手稿本身的价值经过彻底开发,算上无形价值,扣除掉开发成本,大概也就是差不多是这个价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