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李来希的回答,其实处处都是漏洞。他的属下去干涉了严府下人的判处,李来希却一副不知道的样子,一边不知道,一边却并未深究,还说出了“摄政王慈悲”这样谁也不会信的笑话,让殷怜确定了他绝对早就知道那两个军官的作为,却故意想要把事情栽赃成摄政王的意图。
后来的说法更是可疑。
摄政王“现在”还不能有事,那么什么时候才“适合”他出事?
而这让殷怜克制不住地想起多年后李来希的反水,只是有一件事不解,就是如果李来希早就投向了太子,甚至是太子安在京城的一步暗棋,为何在多年以后,甚至他死后也没有平反?还是说后来又发生过什么事情,导致他的立场被彻底掩盖?
殷怜毕竟对这段历史和李来希本人都了解得太少,也无法作出有效的推断。
但是严才出事之后第二天,李来希却并没有把她身上的嫌疑透露出去,至少让殷怜确认了一件事:李来希对摄政王并没有历史中记载的那样亲密和同心。
这个情报简直太有价值了。
之后李来希的造访,甚至主动透露了法事的事情,让殷怜更加确定这是一种暗示——李来希在暗示她,可以通过法事尽情施展手段,来给严氏“善后”……又或者说,给摄政王找麻烦。
殷怜观察着李来希,果然发现在人群之中,李来希的表情晦涩不明,却绝对不似他的同僚那么惊慌失措——也许有人会将之解释称为天性使然,但殷怜觉得……他可能已经猜到了。
殷怜很想知道这个特务头子是怎么看待这个案子的。像这样冷血暴戾的人,也有对于无辜者的同情心吗?如果真像她怀疑的那样,李来希本身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像这样的事情会让他觉得痛苦吗?
看着李来希,殷怜突然庆幸起了自己的出身。虽然她也曾经活得很艰难,可是,至少不需要跟自己的良知战斗。
那双“严氏”的眼睛出现之后,许多人都更紧张了,甚至忍不住发出了惊呼。好在和尚们还算稳得住——如果他们也稳不住,那场面怕就好看了。
除了一开始的慌乱之外,现场反而很快变得安静了许多——是害怕惊扰和尚导致女鬼逃脱还是怕引起女鬼注意而成为对方的攻击目标其实不好说,但大家确实维持了一种让人相对省心的静谧。
场中唯一一个反其道而行的却是严氏的母亲,她似乎把这突然出现的异象当了真,开始不停地喊秦氏的闺名,对其倾诉自己的感情和痛苦,后悔与愧疚,祈求能替女儿承担所有的罪过,让女儿来世能投一个好人家。
这样的喋喋不休无疑是让人感到烦躁的,尤其是在这么一个大家情绪都很紧绷的情境下。在场的某些人原本就对秦氏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和心惊,只是畏惧于鬼神才不得不忍耐,其实难免迁怒于秦氏的母亲,当即就想要发作她。
结果刚让奴仆去“让她闭嘴”,就猛然听到一声意义不明的低吼,“秦氏鬼魂”的黑雾猛然开始翻滚,四周狂风大作,好些石子竟被狂风不知从哪里裹挟而来,直接撞得那人和身边的随从都发出痛呼。
李来希猛然瞳孔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