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他一年至少拍摄二三十部片,在业内也算是劳模一级的导演了。《鸣芳洗冤录》的拍摄时间甚至已经算是长的了,还是因为这个ip特别受重视的关系。
业内的影视剧拍摄,像是《鸣芳洗冤录》这种二十集长度的,平均都在一个月到两个月不等,可也不是没有人会花三个月到半年去筹备一部作品。桂成山肯定不属于这个范畴——他拍摄一部商业剧,最短只需要十天,长的时候也不超过一个月。
注意,这说的不是《鸣芳洗冤录》这样的作品。因为这部片连上殷怜其实一共有五个执镜导演,而一般的商业剧情片,桂成山独立执导的时候更多。时间花费短,很多时候剧情就难以设计得精细,所以像是这种片子,虽然也是“全景式”,但往往除了主线之外,根本不存在多余的剧情,人物只是机械地活动,偶尔掺杂几段关键的隐藏剧情也就差不多了。
殷怜野心特别大,一开始拿来学习的就是各种经典和名作。她有的是时间可以耗,又不缺素材和参考资料,所以整个布景就做得特别细腻厚重。
桂成山却不可能学她那么做。
……当然,也不是真的不可能,只是不愿意。
像他这样技巧娴熟,又有不少代表作的成名导演,平时随便拍一拍商业作品,就有不菲的收入。如果拍得好,肯定还会有名气和人气上的加成。可是,要花上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精力和时间,可能才能成就一部经典。
经典是不确定的。也许要努力和反复试错好几次,才能成就一部经典。但是收益很难达到那样的倍数。
相反,只是拍一些技巧娴熟的量产作品,却又轻松收益又稳定。
这种情况下,谁又愿意拿确定去赌一个不确定呢?
桂成山原来觉得这也没什么,可是输给那样年轻的创作者,却让他感觉到了极度的不甘心。
这样的作品对于作者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黑怀朱和殷怜,他们确实在拍摄中付出了努力。这是新生创作者的锐气和活力,只要维持这样的锐气,他们还会不断地进步,但桂成山却只会被远远地甩在后头,直到泯然众人。
他从未有一刻这样清晰地意识到,他要么就要放弃这样的安逸,要么就要放弃这样的自尊。
而在桂成山的纠结之中,外头的口碑仍旧还在继续发酵之中。
殷怜如今拍摄影片,其实还远远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很多东西都还在继续尝试之中。这个过程之中,她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镜头语言,对于剧情和节奏的运用,多数还停留在模仿经典上面。
鸣芳洗冤录的主线是黑怀朱在把控的,但是一些布景上的补全,却完全是殷怜自己在折腾,黑怀朱只是后期帮忙优化了一下。鸣芳本身是个单元性质的悬疑故事,但是案子完全是跟着李鸣芳的视角在走的。不过因为是逻辑完善的推理故事,所以未曾展示人前的剧情也有着相当完善而连贯的隐藏剧情。
殷怜在岳珂的协助下,当时已经把每个案子的故事线编写完整,甚至加入了一些原作之中甚至没有暗示过,但是岳珂在之前创作的过程之中一度曾经设计出来过,可是又因为各种原因删掉了的内容。
以《私奔女》这一篇章来说。
魏明仪被谋害,诬陷私奔,到回来复仇之间,其实是有一段时间间隔,以及性格上的落差的。岳珂其实单独思考过,什么样的遭遇会让她性格大变,作出之后的那些设计。岳珂以一个作者的思维琢磨过一个女孩子的性格演变,觉得仅仅是差点被害其实是不足够完成这种转变的,所以她曾经在脑子里构思过一个完整的隐藏剧情线。
魏明仪其实不止经历过一场谋杀。
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经历了一场磨难,正常情况下是不会马上黑化的。话说话来,一个漂亮女孩,想从天真单纯蜕变得世故深沉,磨难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其它阅历也必不可少。
《鸣芳洗冤录》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剧情发生在柳城。柳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跟现代的都市却是没得比。剧虽然只有二十集,但是因为是全景式覆盖,殷怜想把剧情扩展多少其实都没有问题。
她和岳珂一开始只是扩展了每个单元的案件剧情,让它变得更加详细和逻辑顺畅。后来殷怜实装背景剧本的时候,却发现在这样一个小城发生的多个案件如果继续延伸背景的话,其实不同单元之间的布景故事很有可以联系起来的契机……于是她就把整个布景的时间节奏的剧情细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把将近主题的单元用一根线联系在了一起,并让线和线之间形成了网。
为了自然起见,她并没有一味地把所有剧情凑到一起,而只是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串联着走进观众的视野。举例来说,魏明仪这一条线里,殷怜尽量让她的主线里面串联起其它同样核心的小故事,但是不一定产生直接联系。
举例来说,第六个案子的小支线里,有一个剧情就是一个商铺的店主被杀了,结果捕快怎么调查都调查不出凶手,却被李鸣芳发现,这户人家的所有人都在作伪证。这个店主家中有一妻一妾,作为妾的姨娘其实是店主故意设计人家好人家的姑娘,逼娶回来的,
而在魏明仪的剧情线里,魏明仪路径附近的时候,还一度听过人们对于这位“姨娘”的议论,无非就是议论指责她作为一个姑娘家,不自爱,不知廉耻,未出嫁就私自与人有了首尾。
除此之外,当然也有各种其他的关联事件,比如说谁家的女孩喜欢参加男人的诗会,好不知廉耻,谁家的少爷在青楼一掷千金,受妓子爱慕,好不风流倜傥……其实都可以当做是后续剧情的一个伏笔。
当然,以剧情来说,魏明仪听到的内容并不是全部。殷怜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比较少见的拍摄手法,就是条件音量设定,在全景设计之中又叫做主观场景设计,其实就是在特定场景之中,会根据主要关注角色的视角,把特定的人物,物件高亮或者加上柔光甚至特殊小道具,而在配音领域,则是通过模糊,降低其他声音和提高,锐化特定台词甚至为之加上回音和bgm来强调人物的情绪。
以画面来说,在地球那种在男女主角的相遇或者告白场景加柔光,花瓣,光效的剪辑手法其实都算是主观场景锐化,不过在夏国这种手法并不常见,一来是因为全景式影片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手法往往会显得突兀,需要费更大的时间精力去融合调整,二来随着技术革新,夏国的光影表现方式更多更复杂,更有感染力,也自然许多,一些比较简单粗暴的手段,很自然地就会被慢慢淘汰掉了。
主观画面在老影片里还是比较常见的,主观配音就不常见了,也就是这几年才有实验性的片子开始使用这类技术。事实上大部分影片不太能用得上,因为一般来说,人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其实不如画面,与其在音效上大动干戈,还不如在光效上加强表现。
但偏偏殷怜把这个技术用得恰到好处。
一般的影片不会设计这么错综复杂的世界观,所以也不会有特意时候强调事情某一面的需求,但是殷怜却做到了。在这个故事里,那小妾的故事在魏明仪的故事里,折射出的是传统对女子的苛责,而被魏明仪所设计杀害的人在小妾的故事里,却是恶有恶报的命运。
这个城里,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另外许多人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