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654 章 654

殷怜说道:“你们也都有尽力。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我们都尽了自己的力了。拿钱对我来说并不是很有负担的事情,而要费心照顾他们,对你来说也不是轻松的工作。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付出并没有谁比谁更多。”

医生其实觉得还是殷怜付出得多一些,但她也认可殷怜的说法。对于大小姐来说,可能那点钱并不算什么。但即使如此,并不是每个有钱人都愿意花这样的钱。她自己也不是很确定,若她有这样的家财,会不会舍得花这么多钱来帮助这么一群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孩子。

而且她看得出来,殷怜对这群孩子没有粉丝情结,纯粹就是把他们当需要照顾的弟弟妹妹看待,虽然她自己也未必比这些孩子都年长。

而殷怜除了出钱,在这件事上面也并没有少费心。因为光是撒钱是做不到目前这个地步的。医生一直亲自跟她进行对接,所以对于殷怜付出的心思和劳力一清二楚。

但是殷怜对她说的话也并不全是吹捧。医生自己对这群孩子也是费了心的——殷怜当初亲自挑的她担任这个职务,就是看重她的用心和负责,以及在这件事上相似的理念。否则一位业内颇有名望的心理医生,给什么人看病不能糊口,偏还要接这么一份事儿多费力前途又不看好的活儿?

其实给这群童星当心理医生未必就没有前途,但首先你要相信他们自身还有前途。而事实上,哪怕殷怜在事情爆发时已经极力引导了舆论,能够争取的也只有大众的同情。这些同情者怀抱着善意,却也未必相信这些孩子还能东山再起。

医生姐姐也不一定相信,可她还是愿意接受这份工作。这并非源于她的目光长远,便只能是因为她本身对于这些孩子的关心与喜爱。

殷怜说她有所付出,并不夸张。

但是医生姐姐听了,确实有一种被认可的的感觉。一段时间往来,让医生意识到到这个小姑娘是个能力很强,而且说话很有内容,鲜少夸大其词的人,因此受到她的认可之后,也难免心情愉悦,工作热情都上涨了不少。

殷怜跟她沟通过后,又去找了专聘的几位教师。

双方同样交流了关于app的使用效果,对方不但给了反馈,还提出了不少针对自己教导科目的改进建议。

因为孩子人数少,殷怜的文化课老师只请了文理两位,但都比较全能。反而是艺能方面的老师请得多,除了基本的演技,编剧,导演,还请了舞蹈,武术,配音等行业的老师,大多都是孩子们原来就有接触的老师,只要和彼得潘的牵扯不大,殷怜便请了。

文科,理科与艺能技能的学习教导方式肯定有很大的差异。其实殷怜如果有那个技术,夏国全有现成模板。可惜她没有,所以转换成手机app,各种辅助功能只能参考着夏国的功能进行全新的设计,这种时候,为了能贴合孩子们的课业,征求老师们的意见显然是必须的。

老师们见识过app的效用,也确实都提出了许多很专业的意见。殷怜对于这个app原本的设计只是涉及简单的数据功能,但在老师们的建议和说服下,却增加了更多的与人互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