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部长觉得殷怜确实是真心实意想要改变目前这种到处充斥虚假信息的社会现象的。
实际上——殷怜当然也不是假意要这么做,不过李部长绝对对她的付出产生了过高的评价,因为对于双方来说,稀缺的资源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殷怜来说,她目前最不缺的就是创意和剧本和创作力——必须明确一个重点,地球目前在其实很缺乏好编剧,一个是因为现在很多用到编剧的行业,比如说影视,游戏行业,偏偏对于故事本身都不是非常重视,即使明知好故事才是经典的基础,但他们仍旧更倾向于压缩编剧成本,把更多的钱花在演员和炒作上。
原因也好理解。
培养一个好编剧需要的时间和金钱都是不可节省的,而且如果要培养,就要整体提高这方面工作的社会待遇,因为这方面的人才是必须从大数量的从业人员筛选出来的。
相对来说,要盗取创意和故事就太容易了。
行业待遇是一点,观众的审美则是另外一点。也就是说在目前这个时代,大部分观众由于能接触到的优秀作品有限,因此对于人气作品的水准还缺乏评判能力,要求不是很高,他们的喜好和选择更容易受到流行和宣传的影响,所以很多出品方把钱花在宣传和炒作上的效果,要远胜于花在故事本身上面。
对于资本来说,该如何选择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在这个时代,所有经典作品的创作者,其实都是在负重而行。有人会轻描淡写地说,经典总会被时间淘洗出来,却不知道很多创作经典的人,根本无法得到与他们的付出相配的报酬。
如果不是当时,其实很多时候就已经失去了价值。
就像很多画在画家死后才值钱,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在播出之时也经常乏人问津,要在许多年之后,才会被人反复推荐和提起,沉淀成经典。
不灭先前跟殷怜就提到过一点,网文作者一本书的价值往往不是体现在当时,而是会体现在接下来的新作之中。他本人还好,运气不错,一炮而红。但是他本人喜欢过的很多新人作者,往往写出一两部好作品之后,就会离开这个行业了,因为获取的金钱不足以他们等到自身的才能开花结果,于是只能放弃。
毕竟真正的创作所需要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的岗业多了去了,而目前的创作环境注定了这个行业缺乏好的前途。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创作行业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孵化机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的人们的生活水准与对于这方面享受的需求,确实还没有到能支持和孕育这样一个环境的地步。
殷怜是开了挂的。
对她来说,剧本资源是最泛滥的东西了。夏国有三大技术,一个是意识写作,大大缩减了创作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二是ai创作,它看似是加入了模板创作者的竞争,其实却是降低了模板创作的难度,剥夺了跟风者的创作价值。但因为ai本身不擅长创新,所以另一角度可以说是抬高了走心和创新作品的价值和含金量。三就是整体的多媒体科技创作和以及相应的资源库机制——它降低了各种创作的难度,素材获取的难度,而且让所有类似的创作都一起被纳入了版权时代。也就是说,任何创作都将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丢失价值,但是同时,人们可以以一种极为低廉的方式获取素材,完成自己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