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觉得殷怜应该选自己,但是又对于殷怜的眼光和喜好不抱信任。剧团和演艺圈可以说是两个作风南辕北辙的领域。相比演艺圈一昧求新求流量,剧团却相对地更看重资历和实力。
而且对于中型剧团来说,他们的流动性更小一些,所以除非有大咖进行合作,否则他们对于演员的资历会相对更加看重,在实力相近的演员里,年长并且有更多资历的演员会在选择角色上拥有更多的权力。
当然,年轻有实力的演员也会受到看重,但是这种看重更讲究一种地位的交接,也更讲求一个人情味,是互相之间的一种主动妥协。相比人数庞大的演艺圈,剧团仍会有竞争,但大多时候不会那么激烈。
主演心里知道,殷怜多半不会因为他的资历更深而给出一些人情分。
可真正到了洽谈的时候,殷怜却仍旧给了他警官的角色。这个消息出来,主演惊喜之余,甚至还有些难以相信,替补的青年演员却是整颗心都凉了。
虽然他觉得自己在排演中的表现还算不错,殷怜说不定会愿意给他个其它什么角色,问题是其它角色也都有各自的演员,他们表现得也不是不卖力,不出色,让殷怜踢掉其它主要角色的表演者来给他让位……青年还没那么自大,所以对一点深表怀疑。
在他看来,更有可能的是殷怜只在两个阵容之中选择自己觉得更合适的那一批演员,然后直接把另一批淘汰掉。
但是偏偏殷怜又找了他进行洽谈。
既然还特意找了他前去谈话,青年觉得自己说不定还有机会。至于当面委婉劝退这个可能性,青年有稍微想到过,但祈祷不是。
双方见了面,殷怜开口说道:“我特别喜欢你的表演。”
青年听到这句话,脑子里就开始发出嗡鸣,产生了强烈的不祥预感,感觉紧接下来就要从殷怜的口中冒出一句“但是”,结果殷怜却开口说道:“所以我有一个很特殊的角色要提供给你。”
青年愣了半晌,才发应过来:“啊?……哦,您说。”
殷怜拿出了《恶之形》的影视剧本,说道:“你先拿回去,读一读。”
青年接过了剧本,按照殷怜的要求找了个地方读了起来。他读得入神,发现影视版和戏剧版的主线虽然一致,但是不管是视角还是感情切入点都完全不同。
殷怜走的时候青年还在读剧本,殷怜就没叫他,也没告诉他到底要他演出哪个角色。
青年读完剧本的时候天甚至已经黑了,人也走得差不多了。他才发现殷怜已经走掉了,而双方并没有就角色的事情商议出什么结果。
但虽然如此,青年看完剧本之后,却很自然地领悟到了殷怜要他演出的是哪个角色。
这确实是个很重要的角色。
在戏剧剧本里,这个角色并没有真正出场过,多数都只是出现在其他人的台词之中。这个人就是整个案件的幕后凶手也是悲剧最初的受害者,担任着类似《午夜凶铃》之中,女鬼贞子一样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