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怜选的这一批团队成员,不说人品多么出众可信,但至少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对她的忠诚度还是达标的,不太可能在拍摄期间爆她的料。
虽然大家在工作过程之中,确实都觉得这部片的剧本很好,殷怜拍得也很是巧妙流畅,说不定会红——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任何作品的创作过程之中,“会红”毫无疑问是最大的错觉。
至于其他的因素——比如主演童星们的人气——自从彼得潘时间之后,罗顾等人的人气就是薛定谔般的存在,虽然看似好像有很多人同情他们,但是业界最明白的就是“明星造梦”的含义。同情是最换不来票房的东西。
罗顾等人原本的形象随着彼得潘的破灭,早就泯灭得连渣都不剩了。
这种想法一直到《地府改革》的后续短剧上映时都还是非常笃定的。
但是第一部短剧上线之后当天,很多业内人士就开始质疑起了自己的想法。
相比《地府改革》之中小演员们虽然可以称之为亮眼,但从占有比率来说却几乎忽略不计的戏份,短剧却完全都是由他们独立演出。
《地府改革》之中,小演员们的戏份都是被挑选过的。殷怜先前特意有关注过这方面的细节,确保他们那短小的几句台词都经过精雕细琢,显得人物生动讨喜,能赢取观众的眼缘。
而短剧却不一样。短剧是由小演员们完全独立出演。在这些小剧场之中,小演员们演出的角色也非常多变,很多都是成年角色,与他们本身差距非常大。而且因为出演的人数少,他们的戏份又重又复杂,很难通过反复ng来进行提升质量,所以短剧的水平,不客气地说就是他们真实的水平。
但实际播出之后,短剧的质量比预想之中要好太多了。
首先,这群孩子演成人竟然完全不出戏。
对于很多了解拍摄过程之中童星一般表现的业内人员来说,光是这点就很令人惊讶了。要知道,小孩子和成人不同,成人演出往往都是通过理解剧本来进行演出的,而孩子则更倾向于模仿,因为很多剧情他们甚至做不到完全理解。但是在模仿方面,有天赋的孩童演员绝对比经验水平相当的新人成人演员来得惟妙惟肖,有导演认为这是因为孩子的思想更自由,更不受桎梏,也就是说,更善于解放天性。
但是对于一部完整的短剧来说,仅凭模仿其实很难进行完整的演出。因为剧情越完整,对于演员对角色整体性的理解要求越高,模仿片段的组合流畅性越低,违和感就会越强。而让一群孩子演出成人而不出现违和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不可能理解成人,就算思想上剖析明白了,□□上也不可能反应得不过来。说得难听点,成人和孩子光是站在那里,目光能够触及的高度就是不同的,而视线高度的不同会导致肢体反应的不同,所以他们是不可能理解并演出成人的。
但是罗顾等人演出来了。
孩子演出成人会让人有一些小孩装大人的童趣感。可如果他们演出得很好,从语气到行为动作都表演得极为逼真,甚至演出了极为独特,却又合情合理的个人特色,那么很多人看到的时候会有的就是惊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