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692 章 692

你说短剧集配一个9.0分吗?

殷怜觉得是不配的。

《地府改革》正篇在三大影视网站的评分从高到低分别是8.9,8.7和8.3,根据网站的观众群体和观影倾向不同而一定的差距,但已经算是高分了。

短剧集虽然是在《地府改革》的基础上发展的番外篇,剧本水平也维持了相应的水准,但是受限于剧本水平和制作投入,虽然加入了黑科技能给服化道加少量分数,但是总体上不管剧情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度,亦或者是故事深度都不如原作,比正篇分高那么多就离谱。

殷怜认为《月亮的孩子》播出后说不定还勉强配得上一个九分以上的评分,前提是她发挥得好,没有犯什么致命性的错误。

而短剧集的这一批分数属于观众激情评分,想必日后还是会回落下来的。不过以片子的质量,七八分应该是会有的,毕竟有一个市场的烂片衬托着呢,怎么也不至于再次掉回到五分上去。

而在天堂岛的庄园里,有个人在休息期间很巧地围观了一下这件事情的发生始末,然后对着星脑伸出了邪恶的爪子。

这个人就是护妹狂魔殷长生。

殷长生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忙得天昏地暗,不比殷怜轻松多少。但是,再忙也不能阻止他看妹妹的新闻八卦当做消遣。

虽然他不是重生的,也没有另一个世界的记忆,但他如果能够了解另一个自己曾经经历过什么,也会明白,即使同为妹控,妹妹的层次不同,作为哥哥的待遇和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

至少殷长生护妹的时候,不比另一位护殷千爱的时候心态炸裂,全程都是愉悦的。

有些人出手搞殷怜,不过是仗着殷怜没有所谓的发声渠道。如今的网络,控制了言路的人就控制了舆论,但是殷长生原本在夏国就在营销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表现,还不是这种靠量取胜,而真正是依靠技术和创意吸引住注意力的做法。

而他如今又已经消化了一部分夏国的科技,想要直接转化成游戏或者本土科技有点难度,可是稍微利用一下原理搞一搞这些恶人还是不难的。

幕后的人觉得短剧的曝光率奇怪,其实不无道理。因为从事件爆发后不久,妹控狂魔就开始临时动手编写程序,还借助技术落差和ai的技术储备,一下子编写了三个技术水平极高的程序,还用上了他之前就编写好的某个复杂程序。

殷长生当时在夏国不是一直在做营销方案吗?他做方案的时候,其实是有涉及到一些相关程序的,而且程序的适应性和他现在的需求有微妙的重合部分。

他现在的需求,其实和目前本世界的网络公司不太一样。

这就要说一下夏国和国内的制度差距了。

夏国目前的星网系统,在信息管理上非常严格,且面对侵权情况,法律判罚也非常严重。撇除精神力和技术能力不谈,光就管理制度上,就是地球达不到的程度。

与地球上,一般的商业公司都可以掌握大量用户信息(甚至可以私下贩卖而不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查处和追究)不同,夏国的星网信息是不允许由商业机构进行访问和利用的,但是企业必然是要拥有个人客户的,如果不掌握信息的话,反过来反而对企业本身的交易安全性有所不利,这种时候怎么办呢?

夏国采取的核心制度是技术和运营分离,以及ai加密。前者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ai负责运营,人类负责维护ai以及技术代码。而在维护上,夏国规定任何涉及到公众信息的代码,交付给商业机构之前必须经过伪装或者加密处理,同时涉及到公众信息的系统,则规定不能交给一个团队进行维护,而必须由两家或者更多没有实际利益联系的团队进行分别维护。

之前已经说过,夏国存在现实身份编码和网络身份编码,以及负责联系起两者的动态加密码存在。如果以现实身份编码为a组数据,加密码为b组数据,网络身份编码为c组数据来说,在最简单的两组并行维护工作里面,团队a会负责维护关联ab组数据的代码,团队b则负责维护关联bc组数据的代码,两组的结构代码对于彼此是透明的,但是具体的数据则只能由两组的成员各自进行测试,而且禁止向对方透露,否则就作为泄露公众信息定罪。

但是即使如此,掌握了两组的数据联系仍旧是可以进行商业应用的,这时候就要讲到ai加密或数据伪装的作用了。

在夏国的星网系统之中,a码和c码是固定的,方便公民进行记忆,但是b码是动态码,而且是实际在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商业机构的交易和往来之中真正需要验证的编码,而ai分配给每一个商业机构的b码都是不同的。

举例来说,殷长生在夏国生活,会有一个身份编码a,注册星网后得到一个身份编码c,然后他进入了一个购物网站,第一次注册之后,生成网站专用动态码公式b1,日后他和这个网站所有的交易往来,都会通过b1来进行确认,网站完全不会知道他的a码和c码,但是殷长生参与任何交易的时候,个人端输入的都会是a码和c码其中之一,然后经由中央星脑转换之后,才会以b1来对相关商业机构发出申请。

同时在其它的网站,他还会被分配b2,b3,b4……等等动态码公式。

然后伪装数据就是说,在维护和优化的过程之中,真人团队则会被分配一个只有维护时才被使用的特殊测试用b码,姑且称之x码。x码不和任何b码重合,因此即使掌握了两组代码之间的关联,维护团队也无法使用它来获得任何经济利益。

这种情况下,配合法律对于信息犯罪的严重惩处,在夏国,公民的数据是很难被普通个人或者企业所获取到的。但是夏国同样需要商业数据,所以夏国的网络信息抓取和搜集分析系统额外发达,加上对人工智能和心理学的运用,他们可以从公共信息里分析出很多东西。

当然,这种分析的有效性非常依赖于信息本身的真实度,在夏国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地球问题就大了。

殷长生在地球当然不需要替人做什么宣传方案来积累资本,更用不上搜集信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广告方案。但是即使如此,他考虑到不管在什么时候,信息搜集都是非常有用的。殷淮和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项目,市场调查都是不能省略的一步,便在设计技术层面上性质相近的个人端功能时,顺便设计和完善了一款适合于地球本土的信息搜集和辨别软件。

这个软件因为是以自用为主,没有太过考虑他人使用时候的伦理道德问题,运用的是目前星脑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所有数据。因为技术上降维碾压的关系,星脑其实有能力把目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型网站数据都纳入自己的数据库,只是没有必要而已。

目前来说,兄妹俩各自都利用了一部分资源。殷怜通过星脑搜集的数据,在完善ai本身的逻辑结构,其中以社会道德体系为第一队列,常识体系为第二队列,目标是数据完善之后把一部分ai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其未来可以在地球上被运用。

相比之下,殷长生的应用手段要更功利也更有目的性一点。他除了借用星脑上的程序与资源来编写个人端和游戏的雏形,还编写了一些商业性质的软件,通过星脑进行数据搜集,多数都是为了商业性目的。

此时正好用得上。

考虑先进网络上的用户资源和信息渠道已经被各大平台和运营商瓜分和垄断,殷长生知道个人端想要入场一定会遭遇很大的阻力。虽然他自信个人端的技术是碾压的,但是他一直有关注着相关行业,知道在网络行业,技术和品质领先当时却被人用商业手段恶性竞争最后被拆分收购的公司多了去了。

其中有些手段突破了道德底线,却踩了法律的空白区域,让人有苦说不出。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殷长生自然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的。

他认为现在网络产业最有价值的就是信息传播渠道——与一向看中用户群和用户信息的各大网络大亨不同,殷长生见识了夏国的网络体系,知道商业公司是不可能一直把握有用户群的。等政府忍无可忍一出手,资本就要交出手上的用户资源,网络也会建立一个安全,渠道共通,公民具有自主选择权且能跨平台享受基础服务的基础机制。

举例来说,现在人们只能使用同一款通讯软件进行交流,如果国家下令,要求不同通讯软件之间必须达成基础社交功能的共通,那么软件公司瞬间就会失去通过社交群体和社交圈来把用户绑在自己车上的筹码。这种选择权的转移比同行之间的竞争还要对用户有利,因为同类产品竞争只能管得了一时,而制度的完善是对资本方一劳永逸地限制。

不过在这之前,殷长生自己也必须做好竞争的准备,不管制度什么时候规范化,他都打算做好两种情况下软硬件上市时针对可能会遭遇的合法或者非法商业手段可以使用的应对方案。

先前编写的软件,就是针对可能会有的“合法打压手段”所准备的筹码。

他倒不愁没有宣传渠道,毕竟花钱买的正规推广怎么也比病毒式营销有公信力多了。他担心的是目前这个风气,没有渠道的企业对上有信息渠道的竞争对手那是没有一点还手之力的。个人端出来,绝对是动互联网大多数人的蛋糕,到时候即使愿意花钱买推广,恐怕也阻止不了铺天盖地的小动作,一旦信息渠道被对手单方面掌握,那么想翻身恐怕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气,殷长生是不甘心陷入这种被动的状态的,尤其是他并不是没有筹码的情况下。

所以他早早就开始准备了。

殷长生编写了一个软件,修改和优化了专用的ai逻辑之后,让他们持续收集网上的信息并且加以分析和归类,其中包括辨别个体真实网络言论和水军发言,并且归纳总结两种不同言论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文字表现特征。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搜集和分析网络上不同信息的分布和来源,搜集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顺藤摸瓜发现了许多整个行业的违规甚至违法操作,也就是抓了很多公司的小辫子。

不过这些小辫子没有深入到一定程度,是不能让大公司伤筋动骨的,所以殷长生也没有直接动手。毕竟很多企业的存在是两面性的,确实对一部分人造成了伤害,但是却被更多人所依赖。未来如果没有直接形成涉及人身伤害或者违法犯罪的竞争,殷长生其实是更倾向于规范,甚至主动放出一部分技术帮助大部分企业转型的。

至于他编写的软件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替平台进行数据脱水,来调查现在网上的实际情况,另一个就是分割用户的真实数据,把真人数据和伪造数据以及水军数据分离开,为日后的针对性宣传投放做准备。

这些情报殷长生本身是准备留着日后使用,闷声发大财的。他的数据和殷怜的一样,暂时也尊重了用户的隐私信息,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仅仅只是以公开情报之中用户的活动信息来进行辨识和分组,而且辨识的精准度比现在很多平台自身使用的僵尸号辨别系统还要精准得多——毕竟爱说话的不一定是真人,沉默的也不一定是水军,活跃账号更不完全等于真人账号,真人账号也不一定都活跃。

经过一顿时间的设计更新和改写,殷长生的程序具备了两大模组功能,一个功能是可以帮助网站辨识用户的性质,这个性质包含的不止是僵尸号与否,也可以判断用户的属性——是属于沉默型用户还是活跃型用户,主动型用户还是被动型用户,行为模式是否统一,或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他目前采集的信息比较受限,只能抽取部分愿意公开情报的用户的信息,但是一部分大网站有些固定情报是会默认公开的,比如用户等级和经验等等。

这其实是最能够体现用户基础活跃度的东西。

通过这些情报,殷长生现在可能比所有人都能够更清晰明了地掌握目前网络上的用户分布,信息传播轨迹,以及伪造信息的占有比率。

一句话总结,就是触目惊心。

另一个模组功能,则是通过对这些账号和情报的分析,析离真实用户和工具账号。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发现,甚至有大量殷长生觉得可以作为一些平台和网络公司把柄的内容——撇除纯粹的真实用户和工具账号之外,有些账号的属性在一段时间里是出现过变化的,有些是从真人账号到工具账号的转变,有些是从工具账号到真人账号的转变,殷长生虽然无法追究所有账号的替换因由——到底是号主私下进行了买卖还是官方买卖了账号,但是通过对于这些变换账号相关情报的研究,殷长生非常确定官方确实有自其中获利。

因为这些账号的号主,有一部分可以自其它可信的信息渠道,包括新闻信息和政府通告确认已经过世。

也就是说,有些大型公众平台,是会把死者的账号和身份信息拿出来贩卖的。

当然,也可以说得官方一点,好听一点,比如说“把受号主弃用但仍旧具备一定价值的账号进行回收再利用”。

但事实上,经过相应的调查研究,被回收再利用的账号远不止这一类,更多其实是公民注册之后弃用或者被动弃用的曾用账号,有些账号本身其实并不具备真正的经济价值,他们的价值其实更接近于遗失身份证。

国家对于网络实名制的逐渐落实,导致这些账号产生了新的价值。在网络兴起初期,为了能够节省数据资源,很多网站对于长期不登录的账号的应对方案都是自动注销,不过如今由于数据的升级和制度的变化,一部分网站的应对方案也出现了变化。

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殷长生受到的教育让他明白,所有变革都会带来沉疴被惊动,伤疤被剥离而导致的流血和疼痛,但这是有利的,是社会必经的过程。

如今的网络是繁花似锦,下头全是蠕动的蛆虫和腐烂的尸体,很多事情如果揭露出来,必定会引起社会震动,甚至造成民众的恐慌情绪,所以这些问题到底怎么改变,怎么去促使其改变,其中的方式和手段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时机到来,殷长生也准备好了利用手上的筹码,尽量降低这些毒疮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