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相信自己亲自或者协助可靠的个人或者机构来控制一些黑幕曝光的节奏,一定比放任事情自主发酵来得有利于国家。
所以在搜索到相关数据之后,殷长生就在通过星脑建立数据库,并且试图初步追踪这些违法行为的前因后果,涉及团体,以及目前已经造成的影响以及责任归属。
在确认“未曾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殷长生给星脑的指令还是维持在“不侵犯商业数据库”的程度上。
即使如此,目前为止殷长生掌握的信息也已经很丰富了。
殷怜的事情一出,殷长生就开始让ai通过程序推算针对短剧集高效和高性价比的信息传播渠道,简单点说,就是水分含量低,但是传播有效性高的宣传路线,然后自己亲自编写了相应的文案,成功煽动了大量目标观众来进行投票。
他临时编制的三个软件之中,其中就有一个插件,应用之后能够大大提升高年龄层观众对于目前主流网站的使用体验,如果是年轻人使用可能会有所警惕,但是刚接触网络不久的中老年人根本没有什么防备心,殷长生的小插件不管怎么样都比一些不明来源的微商广告来得安全,等到实际使用之后感觉到便利性,很多人的认同度就更高了。
针对年轻人殷长生采用的又是另一种方案,就是在原本已经搜集好的账号数据里,寻找所有对于“流量粉丝群体”,“平台虚假信息本身”具有强烈恶感和不满,又或者对于短剧或者短剧相关的编导演员有着相对好感的群体,然后由ai程序计算出三到五条有效且脱水的信息传播路径,再找一个合适的节点投放相应的文章。
注水宣传是覆盖式的,但是殷长生划定的脱水宣传却是针对性的,确保整个传播过程之中,信息接受者只会被动接收到少于一定数量的相关信息,同时也针对用户各自的上网习惯进行了相应的分类,比如说被动型或者沉默型账号,并不考虑他们在传播路线之中的传续作用,但对于活跃型账号,则充分考虑他们的覆盖区域,尽量不令其被重复覆盖,而放任自然发散传播。
这种情况下,殷长生的信息传播路线是隐秘而高效的,在有效覆盖兴趣团体的同时,则会巧妙地避开那些不感兴趣或者是对话题反感的团体,这是星脑的计算能力所达成的奇迹,一些平台即使想要模仿,恐怕也无从入手。
这种情况在许多习惯了铺天盖地式的宣传手段的业内人士看来,就变成了“好像也没有宣传,突然就有大量的观众投票”的情况。
殷长生的小插件虽然小,却巧妙地抓住了网络注册与投票的核心,简化了复杂的程序,使一个人在注册一些本身界面和程序比较不友好的网站时,可以透过极为简单且便利的程序迅速完成极为完整的资料注册。但与此同时,它也设计了包含黑科技的程序内容,用一个精妙但成熟的小技术,确保了一个人只能使用插件注册特定网站一次,防止了水军对于软件可能会有的运用。
当然,同时出现大批量注册资料完整的账户看上去肯定也非常可疑,所以殷长生随后就联系上几家平台的运营团队,不但向他们展示了这个小插件,还主动向他们提供了另一个临时抽调个人端模组代码而改写出来的小软件。
说白了就是脱水代码的低配版,但是既然都做了,殷长生又有ai和极为先进的夏国智能逻辑数据库作为后盾,这个小软件的整体逻辑和代码结构绝对是极其成熟和精细的。
不过正常平台也不敢随便就把别人提供的软件对接上自己的数据库,只是稍微复制了一部分相应数据进行逻辑性测试,但效果感人——软件不但能很快把数据进行分类梳理,而且可以通过极其简单的数据资料,分析出大量重要的信息,比如说可以通过在网站上操作的频率和数据变化,推断出是否使用了辅助程序(外挂);通过操作的时间段分布和规律,推断出是否多人共用或者拥有多个不同账号;通过在网络上发言的风格和内容,推断出是否由多人进行操作,本人的喜好偏向,语言习惯是否矛盾。
平台方只要选取一个账号的相关数据,软件就可以迅速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充分使用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专业知识,不但结论令人信服,且本身的层次比专业人士还要来得深入巧妙。
平台方一开始认为可能是预先设计好的固有逻辑,后来发现这些分析和注释极为灵活和详细,甚至细致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规律,而且随着信息的进一步更新,甚至还能进一步细分群组。
这就很了不得了。
其实非要说的话,这些功能里面的大部分功能目前来说都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因为很多平台目前都要求实名注册,大量私人情报都是透明的。如果偶尔发上几份问卷,很多人甚至会泄露大量的个人信息。
当然这只限于使用真实信息且对自己的私人信息保密意识不重的用户。
但这也已经够了。
但考虑到种种特殊情况,软件的部分功能还是极为有价值的。
殷长生当然不会告诉这群人软件是他临时设计架构然后交付ai编写出来的。为了钓鱼,他表示这只是一个临时体验版,事实上正式版的软件结构更加复杂,功能更加丰富,而且有必要的话,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
然后任对方脑补是哪方面的“更多功能”。
这样虽然增加了未来的工作,但这部分工作对于殷长生来说其实是必要的。殷怜未来如果还要进行影视创作,文化走私,那么掌握一条甚至多条可靠的信息渠道,梳理目前的舆论环境来给殷怜保驾护航是殷长生觉得属于哥哥职责范围的事情。
而且未来他要进行商业活动,提前为自己铺路也是不能省略的前置工作。
殷长生与对方沟通的过程之中,还顺势表明了先前放出去的小插件也是由他设计的,并且推荐对方利用《地府改革》短剧集的评分账号对于软件进行测试,对比数据的不同来观察软件的表现。
对方虽然不是很明确殷长生的身份,但是通过他找上门来的介绍渠道也能意识到他跟殷怜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姓氏来看,很可能是亲属。但因为这个提议并不损伤平台的利益,他们顺水推舟就同意了殷长生的建议。
这其中也不乏想要试探殷长生有没有在数据之中埋暗门,私下调整逻辑偏向的意思。
但是最后出来的数据对比只进一步展示了软件的能力和真假数据的差距。殷长生给出的软件分类出的账号数据,光是看数据和账号情报完整度就有明显的差距,撇除属于两组之外的数据暂且不聊,使用插件之后注册的账号,信息完备,操作时间有规律性,或者符合一般常情,个人身份数据的分布更是极有参考价值,能看出很多东西。
而相对被检索出来,有刷差评嫌疑的账号,个人信息极其混乱,比如说年龄段分布不规律——既不是曲线分布,也不是偏向性分布,殷长生这个软件也是绝,也一些关键性数据上,都同时伴随极为直观的图标界面,散点图分布明显说明,这些账号的分布是东一块西一块的。
加上系统极其智能,测试人员把鼠标点向某些特定点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虚线联系,其中有数据点与多处虚线相连,相连的点使用的身份信息也极为相似,年纪在五十二到六十八之间,姓氏与名字的格式仿佛就像是一家兄弟姐妹六人。
如果只看好评人群的话,数据分布其实相对平均,从十来岁到八十来岁都有,八十来岁的是相对少的,主要还是十来岁有一波集中,十八九岁到二十四五岁有一波,从二十五到四十岁区间,人群分布则稳定却相对平均,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莫名地有一波高潮,但这一波人几乎都是使用插件进行注册的,信息比较完备,账号格式喜好也差距极大,但是基本符合这个年龄段人群的特征,甚至有些让人看到就想会心一笑,觉得像是家中父母的作风。
差评这边就有意思了。
两者的数据甚至是相反的,而且集中度更高。其中以二十岁到二十八岁是一个区间,四十岁到六十岁一个区间,相比好评人群,二十岁区间的人群目前看不出什么规律,但是四十岁以上人群的名字就相应极具有乡土气息。
如果说好评人群里经常出现的名字是建华,建国,家明一类,差评人群里出现的名字就更偏向于富贵,大宝,二花一类。
当然光用名字判断并不直观,所以软件还列出了其它数据。比如说按照评分的次序,好评的出现都是集中在白天,下班时间,以及晚上十一点之前居多。而差评的出现则是极为稳定的,经过时间的整理,大约是昨天中午到测试开始之前,尽早七点之前,平均每分钟十到十五个,而早上七点以后,平均每分钟三十五到四十个,中午的时候——也就是评分下六分之后,大约有二十分钟恢复到了每分钟十个左右,然后大约十多分钟之后,大量好评集中杀到,差评的增长速度又上升回到了每分钟三十五到四十个,后来甚至增长到七十个每分钟。
平台工作人员对这个数据抱有怀疑,担心软件有篡改或者造假数据的嫌疑,组织工作人员对参考数据和数据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地选样对比,发现每一条数据都是真的。
众人越是对比越是心惊,一方面意识到这个软件本身的价值和巨大潜力,一方面又为这些水军数据的伪装能力和软件的打假能力而感到心惊——不少平台知道自己的数据之中有一些水分,但也没有想到水分的含量这么高。
出于谨慎考量,他们也不会直接就下结论,接下来又使用软件测试了多个其它影片的数据样本,但是最后测试出来的结果比他们自己想象得还要来得令人吃惊——在被选做样本的一系列片子里面,三部公认的好片,数据脱水比例都高于了50%,其中特别受好评的某一部,数据仅仅略高于50%,而同样受推崇,总评价人数却不足前者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作品,数据脱水后比例反而占据了80%以上。
而除此之外,一些小众的影片,本身评价度不高的,数据脱水量反而都达到了90%以上,剩下的一些水分,应该粉丝手动刷分,又或者是因为评价者的账号信息不足导致近似工具号。
在没有开放全部数据之前,软件对于水军账号的划分还是比较含糊的,但是在开放ip记录之后,软件的判断结果迅速升级,很快就连某个水军账号使用的是哪家的代理ip,有多少账号与之使用同区域同软件的代理ip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其实平台对于自身用户的水分就算不是一清二楚,心里多少也是有些数的。对于这些结果,虽然在被注水的程度上有些吃惊,但是在有被注水这件事本身倒是毫不意外。相比之下,还是殷长生提供的这个软件功能更加令他们忌惮。
虽然这个软件明面上的功能是数据脱水,但在平台看来,它对于用户本身的归纳和数据的整理才是更有价值的部分。当然,他们现在不急于数据脱水,不表示以后都一直用不上这个功能。
在一番你来我往地互相试探之下,双方很快达成了利益交换。
短剧集的评分就被拿来开刀了。
短剧评分一跳9.0,殷怜还不知道是自家老哥出手,只觉得这分数受之有愧,但也没太纠结。
这时候殷长生“精准宣传”的效果还没外露,殷怜本身因为各种原因,是完全被排除在殷长生的数据库里面的,加上她本身对于娱乐新闻的关注度就不高,便直接被排除在了宣传路径以外。
她的亲友里面倒是有不少人偶尔会看到相关的宣传信息,但是因为频率不高,又因为殷怜的关系原本就有关注相关动态,便以为只是巧合。
这种情况下,短剧的评分虽然已经升回来了,但是整体的热度却还在悄无声息地上升着。有心狙击的人生气之余,还有点惊异,因为无法判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般的舆论战,双方互相嘲讽骂战引导舆论,刷评分刷数据挂墙头,总归是会有迹可循的。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虽然也有人挂黑子墙头,但是参与骂战的多数都是普通观众,而且人数根本没到能反扑的地步。即使同业内打听,或者同平台高层收买情报,也都说数据正常,基本上没有水军的痕迹,只是真实用户群的活跃度突然激增。
幕后的人其实并不怕舆论战对轰——毕竟一个还没成年的黄毛丫头,就算家里有钱,也不能全都跨行扔进另外一个圈子给她糟蹋了。但是像这样子连原因都没有搞清楚,无声无息地被对方把自己所有的棋路都给化解了……就很可怕了。
可怕的不是强,而是未知。
这天晚上,很多人都在思考殷怜背后是否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势力或者手段,但事实上,殷怜甚至才刚刚准备好反击的手段。
评分被清了一波之后,短剧集的评分很快就回升回来了,一些伪装成正常评论的营销差评却并没有被删除——因为相比评分账号,参与评论的账号往往信息更加完善,也更加像是正常账号。
不过因为一些工具号的清理,好评和差评之间点赞和点踩的比例也在迅速变化,很快这些评论都慢慢沉到了后排,让主页看上去不再那么讽刺。
但在这之前,ai已经帮助殷怜搜索到了足够的信息。
其实这一波清理,影响到的远远不止是短剧集,还有其它各种由同一批账号刷过好评或者差评的剧集。殷怜先前让ai搜集情报的时候,ai很快根据互相联系的信息,搜索到了一些相关评论之间的联系——一些无名工具号想要成事,其中必定会夹杂一些负责领头的,有名有姓的大号,而这些大号会被用心运营,进而会在网络上留下各种痕迹。
ai收集了大量账号在网络上的发言,很快根据他们引导刷数据,攻击刷差评,点赞,点踩,互相援护支持,转载附和的内容和对象,梳理出了一张关系网,并且通过其他相关信息作为辅助,连几个主要活动的团队的注册信息,以及不同攻击活动之中,最有可能指使攻击一些创作团队和作品的背后指使者都给推断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