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源于骗过敌人必须要骗过自己的理论,又或者是说谎说到自己都信了,总之他们往往在运营过程中也会渐渐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观众,那就是粉丝。如果要将其分类一下,也就是我的粉,和别人的粉,亦或者是粉,或者黑。
粉当然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事实上他们只是能榨出更多的韭菜汁而已,真正的消费主力终究还是普通人。粉丝在实际运营之中的作用除了榨汁,在一般的正常状态下,是通过他们的强烈好感去辐射周围,令更多人对作品产生兴趣。因为普通人容易被环境影响,也更容易相信亲朋好友的安利。
不过现代粉圈已经基本丧失了这种普通的认识,狂热的洗脑活动让他们不再重视自身的环境和社交,而将所有有不同的观念的人视为敌人。加上未成年人本来就过于爱憎分明,所以别说发挥粉丝的基本作用,一些狂热者简直是为了偶像要与世界为敌。
有趣的是,为了维持粉丝的这份狂热,以刺激他们的消费冲动,一些运营团队不但不会控制这些极端情绪,还甚至会鼓励。这种发展导致圈外人如果不能赞同,便自然地会产生对于这种氛围的厌恶,进而被打成黑子。把反感的路人打成黑子,原本是一种战略性需要,这些可以暂时欺瞒一些不知情的人,仿佛是两方在争斗而不是惹了众怒,但久而久之,当反对者扩散到了一个社会大群体,运营团队和粉丝却因为常年自欺欺人而导致自己也被洗脑,真的把社会的态度真的当成了只是被黑子所针对……反而显得可笑又可悲。
这群针对小米糖的人就是如此。他们显然觉得来看小米糖他们直播的人都是粉丝,其实里面也许确实有一部分粉,但这个粉的定义却跟他们所谓的粉完全不同。观众里面有一部分人虽然对小演员有好感,但本身并不在乎他们的私生活,最多就是对于演艺圈里的乱象和彼得潘的犯罪行为感到厌恶,而更多的人其实连粉都不是,或者对游戏本身感兴趣,或者只是对游戏这个领域有兴趣。
这些人的污言秽语除了影响观众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没有一点作用。
而且正常人都很清楚,这种事情的锅怎么都推不到未成年身上。法律都明确地规定了,如果和未成年发生关系,成人无任何理由都认定是犯罪。
这也是为什么殷怜判定对方可能是彼得潘相关者或者是娱乐圈竞争对手的关系——因为只有这两个圈子的人,才会认为这种行为有攻击力。
其实这事对于殷怜来说最大的攻击力,是会影响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心态。要知道,安慰人是一件费心费力的活,偏偏心理医生一直说,她的言行对于孩子们要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真到那个地步,她也说不出“好烦啊,我不想去”这样的话,毕竟她已经下决心要做个好人了。
只能从源头上掐断这个可能性。
不能干涉服务器,对殷怜来说也不是坏事。她很快出了通告,引导观众投诉和举报这些污言秽语,一边让ai和工作人员打电话到平台方面,要求他们封ip封机器号。
这暂时性地减缓了污言秽语出现的速度,但也不能断根,毕竟ip能换,电脑也能换,但是来一个封一个,总体上发不了两句话就没,多少还是降低了直播中一些影响心情的弹幕出现的频率,让很多观众可以正常地观看试玩了。
这一次的试玩和上一次不同,直播间算上岳安晴一共开了十间,所以大家观看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