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殷怜笑了,说道:“我不是娱乐圈的。”
薛老师为之一愣。
“……我觉得我算文化圈的。这粉丝文化一旦取代正常的观众审美,日后好作品要出头就更难了,观众想看到好作品也更难了。”
她语气平淡,但薛教授却惊讶了一下,看了看眼前的女孩,问道:“你多大了?”
殷怜长得高,气质也成熟,但是不管怎么看,也没超过二十岁。薛教授虽然做粉圈文化研究,但其实对明星本人的消息关注并不多,更不要说殷怜这个只演过一部戏的。他倒不是没听说殷怜的名字,只是没把人和传闻对起来,此时面对面地坐着,更是不能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对于行业有这样的责任感。
其实他没感觉错,十几岁的殷怜那时候因为受殷夫人言传身教,虽然行事有些不择手段,但是至少在大是大非之前是很有是非观的,但也没有如今的她这样的责任感。
毕竟不是真的小姑娘。
殷怜知道年龄是她目前的短板,所以平时都会尽量避开这方面,这次也是如此,说道:“我当您在夸我啦。不过这个跟我多大没关系,主要是从小受我父母影响,个人就比较关心这方面的事情。”
她成功转移了话题,薛教授听了,也算是解决了疑问,真心实意说道:“你爸妈把你教育得很好。”
接下来双方回到了正题,薛教授跟殷怜大致说明了一下自己课题的方向和需要的数据内容,殷怜认真听了,倒是学到了不少。最主要是她以前没怎么接触这种社科性质的研究项目,对于这类研究的方法方式也缺乏完整的了解,薛教授提到的内容之中,大部分她倒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考虑到了,但也有很多细节,是她在没有充足时间的磨练前,很难只通过假想来推断出的方法。
另一方面,薛教授也对她能提供的信息量感到很惊讶。因为拥有ai系统这个外挂,殷怜对于整个网络舆论脉络远比大部分人,甚至于一些专门做这方面研究的工作人员都来得清楚和熟悉,虽然其中一些数据的来源不适合对外公布,但是却有助于殷怜了解到更多的现实情况。
而这其中一些信息和归纳后的结论,哪怕只是比较笼统地跟薛教授进行讨论,也让薛教授了解了之前不少关心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殷怜还会根据薛教授的需求提出有用的建议,甚至主动配合增加一些程序。
比如说给选手增建粉丝群。
殷怜原本是完全不想搞这个程序的,因为她就很反感这种事情。在她看来,文化和娱乐行业运营粉丝和受众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这也要有了一定的作品之后,交给专业的人处理,在这之前,不论作家还是演员,都不应当分心搞这些东西,否则简直是本末倒置。
没有作品就开始运作粉丝,那不叫演员,那叫投机者。
这次节目的参赛者人数众多,大部分人都不算是正经的影视演员,缺乏必要的影视作品,就算是有不少作品的配角演员,本身的角色也往往缺乏辨识度,还需要打磨和闯荡。
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分心。
所以虽然其他选秀节目都会经营一下粉丝,殷怜却是打算让所有选手凭本事说话,不打算搞打投这种事的。尽管目前明面上宣扬的规则是观众投票,但看她搞的一证一号就知道了,她就没打算让人花钱刷数据。
不过跟薛教授聊过一番之后,她又改了主意。之后选手们的主页都自动带上了粉丝群的编号,这个粉丝群也是建在专用app上的,殷怜随便搞了个多平台交流程序,功能都是现成的夏国模式稍微简化了一下,就好用得让用户啧啧称奇。
选手们目前都还没有暴露个人情报,所以在app的粉丝群也多数是以代号作为代称,最多就是粉丝们给起了好听的昵称。殷怜让每个选手都进了自己的粉丝群,但都另外安排了人进行管理,不需要选手自己进行管理,同时可以跟粉丝进行交流,但不允许暴露过多个人信息。
当然,如果选手实在想要自己管理,那么殷怜也允许他们在真实身份揭露之后,选择自己信任的人给予管理权。如果是没这个需求的人,殷怜会继续安排ai帮忙进行合理而高效的管理。
之所以愿意多找这些许麻烦,也是为了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的情况下,不同的粉丝团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殷怜安排的管理员肯定不会搞事,但也不怕遇不上反面例子。毕竟现在的社会风气是这样,加上参赛者之中也不是没有那种本身依靠营销出头的人,有机会的话,他们肯定会抓住机会,最大化自己的优势。毕竟吃过捷径的甜头的人,就很难老老实实走崎岖之路。
事实也是如此。
周末的时候,初选结束,选手名单也都已经确定。随着个人主页一一公布,vcr上传,选手的身份也开始一一揭露,而随之而来的,就是选手们的人气开始迅速拉开距离。
海选通过的选手人数实在太多了,大部分观众也只会挑选排名前面的一部分又或者自己有兴趣的剧本表演进行观看,鲜少有把全部参赛作品一一看过的,而很多人对于这种选秀的套路都已经非常娴熟了,很快就展开了拉拢观众的行动,而这个过程中,除了本身的表演视频特别惊艳和引人注目的人之外,大部分不善营销的选手都迅速和那些擅长营销,并有金钱资本进行宣传的选手拉开了距离。
这种情况其实是让很大一部分选手感到了焦慌的。复赛完全是按照人气来投票,如果在这个时候就跟人拉开距离,那么之后就算被淘汰,恐怕也是非战之罪,这又怎么能让人觉得甘心?
这么一想,难免有人心里就有些嘀咕,后悔来参加这次比赛。本以为换张脸会得到更公平的结果,没想到最后却会败在金钱效应上。
但是即使选手内部有这样的牢骚,可因为关注度不够,除了这些选手和在观看视频过程之中意外粉上某位不知名选手的粉丝们,其他人根本就不关注这情况。
哪怕是上网抱怨,恐怕很多人也只觉得不以为然。就连殷怜的竞争对手估计也懒得带这种节奏,因为比起殷怜的节目,这类节奏反而对于很多业内同行的损害更大。
然后复赛的投票就开始了,详细规则也正式公布。而这“人气投票”的流程,却让大部分选手极其粉丝都有些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