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736 章 736

复赛的投票规则,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

对于普通观众和选手来说,殷怜简直是把一场复赛投票做成了花儿来。首先,复赛的投票竟然是二选一形式的投票。明明是几百人的大比赛,但是殷怜却把流程做得极其细腻,初始的时候是随机抽取对比投票,观众随便点进一名选手的投票页,必须观看过他的作品和vcr并回答出一些相关的特定问题之后才能进行投票。

但也不是直接投票,而是在选择进入投票界面之后,开始观看随机抽取的另一名选手的个人作品和vcr,回答一些特定问题,然后才可以在两名选手之间选择其中一名进行投票。

一般来说,每个用户对于特定选手只能进行一次投选,不管有没有投对方,都不会再次随机到已经投选或者放弃过的选手。其次,在初始的数据来开之后,所得票数在不同层次的选手会有越高几率随机到同档次的选手。

举例来说,第一名的选手会有更高几率随机到与第二名的pk,如果投选的用户已经有过对第二名选手的投选数据,那么也许就会随机到第三名,第四名……而相反,最后一名的选手在被投选时更容易随机到倒数第二名,如果他pk掉了倒数第二名,那么就可以有更高几率和排名更高的选手进行pk。

同时,因为排名越前面的选手被观看量会越高,排名越后面的选手被观看量会越低的现象,节目组利用这样的规则把人气选手高于对手的人气给一定程度均摊到了普通选手身上,偏偏人气选手还什么都不能说——如果一个第一名在这种情况下连差他多个名次的选手都打不过,还被对方抢了票,那么只能说明他名不副实,被投票数的水分很大,这种情况下,谁愿意承认自己的票数有水分吗?

再加上投票的过程本身就比较繁杂——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殷怜的这个设计其实没什么问题,一来是作品本身完成度都比较高,类型也五花八门,很有新鲜感,二来作为投票观看的各种小问题,本身都可以兑换积分,就当参加小游戏了,还有趣味性。

这规则真正坑的是部分本身有资本的选手背后的团队,刷数据的水军以及过着数据女工一般日子的一小部分粉丝。

其实一证一号的规矩出来之后部分工作室就察觉到了麻烦,但是当时还没有这么直观,因为殷怜附加到账号的利益太大了——活动中赠送的大量赠品,中途的抽奖和猜人活动,以及据说以后可以跟游戏以及冒险仪绑定的账号,不但活动获得的积分可以兑换成赞助商的小礼物,还有各种虚拟商品和实用的软件激活码可以领取。

很多人也不会认为这个一证一号只是为了防止刷票,觉得殷怜可能只是为了抓牢用户,又要防止贪便宜的人钻漏洞拼命刷积分。

事实上观众也确实很吃这一套,赞助商的东西殷怜只拿了一小部分放在直播间展示用,其它都跟赞助商以及下属运营商合作做了活动,虽然其实按照积分的获取效率对比获取商品的价值并不称得上划算,却也不会比签名明信片成本更低。反正兑商品的普通观众和兑明信片的粉丝群体都各自觉得对方傻,但没人觉得自己兑换的东西不划算。

最主要是,就算没有这些积分和奖品,他们也是愿意看节目消遣的。

但有这些活动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对殷怜来说肯定更可控了。

目前来说,如果全程跟一名选手,只回答他和对手相关的问题和投他的票,一个完整的海选下来至少也能换一瓶饮料或一两包速食面,又或者一张特定选手的签名、如果初赛复赛全程观看,把所有选手的问题都回答完,投票机会也用完,那么攒下的积分八成甚至能换一张现场轮回赛的门票,而这是现场赛观众资格的唯一获得途径。

当然,把所有投选机会都用完其实是很累的,如果是有兴趣观看节目录像并且愿意随时投一票的那也就算了,毕竟是在娱乐消遣,如果是为了获取积分而硬逼着自己去一个一个选手投过去,那么花费的时间和精神只会让人疲惫不堪。

尤其这个投票过程之中还有各种问答题,必须认真看过之后才能回答得出来,而且加入了一定智能化的程序,每个人抽到的题目都不相同,且还有由系统进行智能化判断的填空题和问答题,数量不多,也没有标准答案,但却能判断出回答符合不符合基本逻辑,导致水军也不能直接抄别人的答案,或者套用其他账号的答案。

是的,即使这种情况下,水军也开了多个账号,试图钻节目的空子。因为殷怜对于用户注册管得严格,所以水军的刷票成本自然也是直线上升,这确实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业务困难,但是由于节目本身关注度的关系,有不少客户还是非常舍得下成本,愿意承担这部分的支出增加,所以水军这边哪怕速度慢,效率低,却还是坚持不懈地继续刷着。

加上节目本身的关联活动多,馈赠奖品多,水军兼做一些二手交易,还是能回不少本的。

殷怜的一证一号一手机的限定,确实能一定程度限制他们的刷票行为。但就如同殷怜先前所预期的一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水军在长期的网络活动之中,已经掌握了太多对于各种政策的应对手段,能确保在很多事情上踩线获利而又难以被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