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742 章 742

因为摘桃子的意图太过明显,所以对方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反感。

但说实话,对方这么做其实没有侵犯什么殷怜的利益,毕竟这书的版权本来就早已是公共财产,并没有特定的归属。

而且对方这个立项到底是福是祸其实还说不定呢。

殷怜跟对方谈崩了的原因也很简单,不过就是提出了和前一部改编一样的条件,对方听了觉得很不可思议,但也说不上态度恶劣,甚至还算是有耐心地苦口婆心地跟殷怜解释了半晌,无非就是认为有流量才有利益,有利益才是细水长流的做法。

对方倒也不是不认可殷怜说的好作品才能积累口碑的想法,只是衡量利害,认为不必太过追求作品的质量,不错的口碑配上各方利益的平衡才是最优选择。加上他认为现在的观众其实很容易妥协,本身要求也不高,只要人气和宣传到位,那么时间自然会给作品抹上一层情怀色彩。

反过来说再好的佳作,曝光不够,过个几年就无人问津了,又谈什么口碑呢?

双方都比较坚持己见,殷怜纯粹就是不愿意妥协,但她也听出对方是受限于现实——是因为金钱还是因为人际关系这一点,她不是很感兴趣,说到底不愿意做出改变,不过是利益不够大,对于未来的肯定性不足。

但她还是比较体贴人意地主动中断了商谈,委婉地替对方结束了不必要的说服。

不过殷怜很清楚,她目前的做法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财力和资源在强行拉高观众审美,打破这逐渐下沉的行业僵局。一旦她连续制作出佳作,那么观众对于所有影视作品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而她同时也会支援和协助那些有创意有能力,并有自己的理念坚持的从业者,进行资源上的交换和互补。而这些人最后能完成的产出,也会对她的理念形成援护的作用。

她这点技术优势,能够独立创造的行业影响不会很大。可是如果将之作为一个杠杆,集合现有业内的一些反潮流力量,用来撬动现在的形势其实并不是做不到的事。

而这个过程之中,坚持还要敷衍观众和舍本逐末的人只会随着破碎的沉淀物一起下沉,彻底脱离上升圈。

如果以一次撞击作为举例,那么此时这本原著和节目对原著的演绎正是这枚锥子的尖端,而对方坚持拍摄这部作品,其实相当于直接与这个尖端进行正面碰撞。尤其是他们还只想利用原著的流量,而并不愿意在作品的演绎上用心——试想如果影视剧出来,结果选秀节目里面有五十个演员甚至一百个演员都演得比剧里好十倍,观众会是个什么样的看法?

人气有时候是把双刃剑。它可以作为辅助,却决不能被当成文化本身。

把观众当做傻子的人,终会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

所以殷怜对于对方的做法一点都不生气,反而要求节目组的宣传部门要落落大方地对待这件事,祝福对方能拍出优秀的,不辱没原作的作品。

同时大肆夸赞了对方曾经拍摄出的优秀作品,又惋惜了一下对方曾经出品过的那些烂作,并且非常中肯地分析了一番两者之间之所以有这些差距的原因,从剧情聊到选角,重点强调了国内影视圈一些最常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