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爹,娘,咱们能不能晚几天再走?”她小声请求。

“怎么了福喜?哪里不舒服吗?用不用请郎中?”听她忽然开口让晚几天再走,吓得张云娘连忙抬手去摸她的头。

孙福喜摇了摇头,“娘,我没事儿。”随后抬头看向同样一脸关切的孙万贵,“爹,我就是觉得早走固然有利,可是未见得走得早的人就能早到。”又问,“这一路怎么着也得有好几百里的路吧?”

“岂止是几百,”向来有些跳脱的老二孙福武插嘴回答,“我刚刚朝官兵打听了下,说是虽然比咱们返乡路途近一些,但是也得有一千来里的路,就是快走也要一两个月才能到,慢走得两三个月,甚至更久。”

“那就是了。”孙福喜点了点头,“既然要走两三个月,那么早走这一天半天也没什么意义啊!”

“谁说没意义了?”孙福武反驳,“你还小不知道,要是走的晚,人家在前面把能吃的野菜都薅干净了,等咱们路过时吃什么?到时候可就不光是晚到的事,还有可能一家人活不到地方。”

“那咱们为什么不在这里多准备一些再走啊?”孙福喜貌似不懂地问,“咱们家在这里住了一阵子,对后山总比别处了解多吧?爹和几个哥哥只需多辛苦辛苦,多采些野菜和草药什么的换些钱,不比冒冒失失前往要好很多?”

她原本觉得年纪小不想说这些,可是逃荒的这一路,她发现她爹和她娘连个规划和章程都没有,就是随大流逃。别人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吃不好穿不暖、休息不好不说,她娘和她的身体还变得越来越差。

当然,那时之所以着急赶路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寻找几个失散的哥哥。可这次不一样,是有目的的逃荒,怎么着也要准备充足再走才行。

她当然知道走得越早越有利,可不说别的,就她娘和她这个身子骨肯定会拖后腿,估计很快就会被人追上,那早走这一时半会儿又有何意义?

再说了,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他们一家要想走得长远,走得持久,怎么着也得把自身装备弄好一些啊!

就她爹娘和几个哥哥脚上穿的草鞋,走不了多少路就会坏掉。那为何不趁着能准备时多准备一些?

再有,路上肯定会遇到阴雨天气,怎么着也要多弄一些草席,不管是铺地上用来休息,还是搭建帐篷时都能用得上。

最后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得有钱吧?

购买米面粮油调料这些生活必需品不说,这年头生个病太正常不过,总不能也像原主生病那会儿不花钱吧?况且据说进城也要花钱,那么钱是万万不能少的。

见孙万贵仍在犹豫,孙福喜又貌似好奇地问:“爹娘,咱们走到恒山郡得快入冬了吧?如果不提前准备冬衣,咱们能不能冻死啊?”说完,还故意打了一个寒颤。

“孩儿他爹……”最先被孙福喜这套言辞说动的是张云娘,万一孩子们谁有个好歹她可再也承受不住,于是看向孙万贵等着他拿主意。

“福喜说的对,”孙万贵自然也被说动,“与其这么上路,不如做一些准备再走。”又在看了一眼孙福喜后朝众人道,“就像福喜说的,对别处不了解,这后山可被咱们摸了个遍。能备出多少东西不好说,怎么着也比没有强。”

说完,他又看向孙福喜,笑着问:“不知道福喜还有没有什么要提醒的?”这可是这么多年来,孙福喜说的最多的一次,没想到人不大却说的句句在理。

“没了没了,”孙福喜连连摆手,“女儿就是胡乱说的,还得爹跟娘做主。”

眼下她人小言微,如果不是为了活着,就连这些都不会说。

唉!说一千道一万,活着才是硬道理,得一家人齐齐整整活着走到恒山郡才行。不过,能让家里人重视她的发言也是好事,却要循序渐进。

第3章 大哥的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听从了孙福喜的建议,一家人没有着急赶路。又不想太多人家有样学样,也没有着急去后山。

但是着急离开的人绝对占了大多数,没过多久,他们这块营地就空出来一大片。非常时期那些人走的时候清理得倒是干净,几乎是连点渣儿都没剩,别人家想要捡漏都不成。

不过也有一些人家和他们想到了一处,也打算等做好充足准备再出发。

这其中有一姓陈的猎户,家里人口简单,除了夫妻二人外,只有一个女儿。在看人走得差不多后,陈猎户带着妻女找上孙家窝棚。

“孙老哥冒昧打扰了。”见面后,陈猎户客套地打起招呼。

孙万贵跟着客套地说:“陈老弟一家能过来,老哥高兴还来不及。”接着询问,“不知道老弟来寻老哥所为何事?”他曾经在县城当过一段木匠学徒,比起村里人能多些见识。

“爹,娘,咱们能不能晚几天再走?”她小声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