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心看着越氏,接着解释道,“大娘子怎么会说这个话?我自打有记忆来,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在村里拾猪草喂猪养鸡。长到六七岁,就出来给地主家的小姐做丫鬟。
再后来嫁给了那地主家的佃户。
谁想那个汉子好容易等我长大能圆房,竟然自己摔断了腿,不能人道。
我那个狠心的婆婆就将我认成了女儿,找来媒人,要将我卖到城里,挣一份彩礼钱,顶好了用这笔钱买个大胖小子给他家续个香火,或者还能有些余钱。
我被卖给个老鳏夫做了填房,… …那个老鳏夫五十多了儿子都三十几的人了,说出来都是泪。后来的事儿大娘子也该知道的。谁个官门的小姐,能向我这般没运道?”
然是事实上,她虽然不知道生父是否做官,却知道家里从前应该阔过,父亲在她六七岁时没了,不知什么原因,家里从繁华的地方搬到了乡下,租了地主家闲置的院子住进去。
——她是庶出,那个家里有个一心只做针线活,半步不出“闺房”的嫡姐。
她六七岁,嫡母将她卖给地主抵了房租,然后带着嫡姐搬走了,去往何处不晓得。
至于后来,在地主家做丫鬟那一节,是因为她被地主老头子看上,才十几岁就要被那老头压,还是地主老婆泼辣,将她做主送给自家一户穷的叮当响的汉子做媳妇。
摔断腿那一节也有,婆婆将她高价卖给城里卖布生意的老头也是真的。
真真假假,九真一假,听起来寻找破绽就没那么容易。
越氏从她面子上看不出什么好歹,心里想着刘象书信写的话,“听扬州的大人们说起,这种情形,不是权贵人家,那么大抵是‘犯官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