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气得直怪叫,“就是等一等你就不肯,多等一会又怎么了?怀了孩子的挨不了饿,生了孩子的身体弱要坐月子。你呢,你若是有了孩子,我给你单独开个厨房,让他们天天只负责你宫里的饭菜。”
“为什么是我等,而不是其他人等?我在朝鲜打仗的时候,你可没有嫌弃我凶神恶煞。算了,跟你说这些说不通,反正你只需要知晓一件事,那就只能别人给我让路!”
布迦蓝咦了声,“单独的厨房这件事,你的提议很好,我去跟姑姑说一声,让她另外开个厨房出来。”
皇太极气得仰倒,瞪着她半天都说不出话。布迦蓝神色平淡,根本不把他的脸色放在心上,转而说起了正事:“今年要举行科举,春闱已经来不及了,就举行秋闱吧。”
她既然说到了科举,皇太极憋着的一口气就只能生生咽了下去。
范文程带着多铎,刚林与希福也一起来了,围坐在一起,开始商议起了科举之事。
布迦蓝首先提出了科举在何时举行,大家都一致同意在秋后举行秋闱。
“首先是保荐人,不管满汉,需要家庭三代同堂,或者一家人口在五人以上的才有保荐资格。”
众人也一致通过,保荐人也很重要,大清需要的是忠诚老实之人,总不能录取一堆细作。
布迦蓝继续说道:“至于考试的内容,依旧考经史以及策论,懂得满汉以及其他语言者会择优录取。”
说到考试的内容,比如礼部尚书多铎就有意见了。
多铎小心翼翼躲避着布迦蓝的目光,抱怨道:“汉人自小读书,满人则不一样。要满人与汉人考一样的内容,这就是强人所难,那不如让汉人也考满语试试。”
刚林懂汉文,最初是笔帖式,后来参加了皇太极举行的科举考中了举人。其实只要懂满汉两语的,皇太极都授予举人头衔。
所以他这个举人,对汉人读书人来说非常不值钱,在满洲人中来说,却能算得上是非常厉害的了。
希福是刚林的上峰,他之所以官职要高一些,因为他懂得满蒙汉三语,经常出使蒙古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