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倒是不紧张,只眼角飞红,脸带笑意,有些难掩的高兴和激动。
来这前,夏侯睿已经从岸那里得知,眼前这位便是他最小的亲叔叔,也是当年庄康皇后所生四子中唯一一个历经政变依然侥幸活下来的——前安南王夏侯瑜。
幺儿受宠,当年安南王夏侯瑜的封地在兄弟们中最大,也最富饶。
可如今的夏侯瑜早已不再是什么皇四子,亦或者安南王了。
史料记载,民间传说,黎太子死后,安南王夏侯瑜曾一度是太祖皇帝心中属意的储君人选,因此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各个方面各种形式的构陷和迫害,后先帝骤崩,朝中大乱,为了自保安南王虽未直接起兵走上反叛之路,但也在封地内拥兵自立,正式脱离朝廷的掌控。
后光帝即位,大刀阔斧的除弊革新,同时偏安一隅的安南王却被身边的心腹手下叛变还以此向朝廷投了诚,因不堪受辱,在被押送回京的途中安南王跳入淮水而亡,尸骨无存。
安南王一生无妻无子无功绩,死时还不到而立之年,除了‘孝悌忠信’和‘柔善怯弱’外,便再无甚可让人说道的了。
可谁知,‘无甚可让人说道’的安南王当年竟以一出‘金蝉脱壳’脱了那桎梏囹圄,如今择一世外之地隐姓埋名,做了葡萄架下弹琴的‘陶渊明’。这般悠然闲适,别说他那几个早已作古的哥哥,就是正当大位的光帝,怕也只有艳羡的份儿。
“你和兄长长得很像,气质却迥然不同,能活着就很好,很好。”曾经的安南王夏侯瑜温和的对夏侯睿说道。
如果说安南王夏侯瑜只是‘孝悌忠信、柔善怯弱’,那么夏侯睿的父亲——曾经的黎太子可谓‘明并日月、贤明远播’。这只是史书上的,朝堂上的,而在当时洛阳城的百姓们心中,在夫人小姐们的闺阁间,黎太子则是‘君子端方,温润如玉’,见之令人如沐春风,心中藏之,不日或忘……
夏侯睿长相肖父,却不如黎太子从小便是按照储君来培养的。夏侯睿长在‘蚌中沙’,骨头和血液里都沾染上里面的悲绝、阴暗和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