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阿仁,我们一起的

草根石布衣 中秋月明 1307 字 8个月前

很明显,杨德光确实在这里做了不短的时间,两人一路走来,都有人跟他打招呼。除了棒棒,也有路边的司机、报刊亭工作人员、看门的,甚至铺子里忙碌的商人,倒不是他的人缘有多好,实在是人太多,稍微认得几个都感觉一路走过都能挥挥手点点头,对石涧仁也有客气的笑容。

成功借势进入这个码头的年轻人脸上没有什么得意,只是和气地点头,虽然别人基本都不在意他的反应。

其实两人一直在往下走,也就是从有公交车的大马路,钻进旁边狭窄的石阶,接着就是只有货车经过的拥挤小巷,中间还穿过市场内的商铺,消防梯,从过道再往下,就到了有很多大型加长货车的批发市场仓库区,到处挤满了人力搬运和叉车,之前在马路上看见的顾客商贩就随着这个过程越来越少,还要往下,就从市场建筑的最底部穿过停车场,陡然一下走到似乎城市边缘的建筑外,面前突然就出现那条宽阔的大江!

见惯了十万大山的石涧仁在被马路上的汹涌人潮冲击后,再次被眼前宽阔大江浩浩荡荡,缓慢却势不可挡的流逝给冲击了一回,不过应该没有前次那么大,毕竟出来路上也看见过一些大河了,对格外讲究修身养性的师承祖宗来说,不过是第一回见的视觉冲击,心理上最多是哦一下,原来这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觉,古人写得真好!

杨德光当然没冲击,那一直举着的手似乎就没放下过:“我们这码头正在两条江的接头,古时候就是码头,做买卖的都从这里方便。你看这江边一坨一坨的,就是码头,不是一条趸船就算一个码头,一坨,那一坨有好几条趸船,可以停十多条驳船才叫一个码头,一共有十二个码头……”

目光从江对岸的建筑收回到宽阔江面,再到眼前的江边,石涧仁有些佩服地点头:“好大,我们县城河边就一条过河船,只能装二十个人那种。”

杨德光哈哈大笑,对石涧仁的小地方来历更有亲近感:“夏天涨水,冬天枯水,吃水线不停变,所以码头离岸边的距离不停在变,所有的码头都得靠我们把货物一点点顺着跳板挑上来!没有我们棒棒,这些货物就没法上岸!”

看着那一条条几乎从江心趸船边连接到岸上的跳板,基本都有蚂蚁般的棒棒在搬运货物列成线,石涧仁真心感叹:“这么大一片市场,都是肩膀一点点抬出来的,长城也是一块块砖砌起来的,有种!”

杨德光反过来佩服:“啊?你去过长城?”

石涧仁摇头:“没,书上看过。”

杨德光挠挠头:“我小学都没有念完就出来找活路了……”脚下其实一直都没有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