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也有自己的脾气

又不是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他们看不上大秦,大秦还看不上他们了呢,哼。

“朝中学诸子百家的人本就不少,予你一份调令,要谁相助自己去寻吧。”

“父皇,这不一样。”

“何处不一样”

“父皇有没有想过秦朝眼下最大的危机在何处”

“何处”始皇有点好奇了。

此前天幕那一段,他听出了几个要素,民力耗竭、朝中混乱。

眼下他稳坐朝中,何来混乱

北原还没打、长城还没修、阿房宫也还没开始建,又何来民力耗竭

这个小闺女儿又看出了何处的不足

“大秦在十年内以一国统七国之土地,忠心可靠的官吏数量能达到曾经的七倍吗。”

“心向秦国的读书人数量有那么多吗”

“这些读书人能上一来就当县乡里的长官吗”

“如果不能,那底层的黔首在听谁说的话是大秦挤出来的一两个县令都尉,还是六国遗留的地方豪强”

秦朝扩张的太快了,对于打下的土地并没能很好地消化掉。

始皇此前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过这个问题,所以他早几年前就下过令,迁移十二万户地方豪强入咸阳。

彼时秦国总人口约在两千多万,按商鞅时起的规矩,父子兄弟必须分户,那么一户五人左右,全国不过四五百万户上下。

相当于全国每三四十户人家里就得迁走一户到都城。

这手笔不能说不大。

但显然,能维持的效果有限。

一来,真有门路的富户贵族可以提前规避。

至少楚昭就没听说过张良、项羽等人造反时住在咸阳。

二来,旧的豪强迁走了,新的豪强还会出现。

根本问题是人才的紧缺让大秦朝廷没法接过基层的权利。

许多基层官吏根本就是六国的投降故吏在继续担任。

这大概也是秦朝灭亡时,六国反军气焰如此嚣张的部分原因。

“他们想当秦国的官吏就自然会心向秦国。”始皇沉声,“学通秦法便可为秦吏,大秦从不曾阻拦他们。”

这个思路倒也没错,只要始皇一直活着,只要大秦朝廷永远强势,熬个一两代人,地方上那些人自然会改当大秦顺民。

但问题是,父皇您命短没熬住啊父皇

楚昭不想说这么讨打的话,她换了

个方向吐槽“您也知道那是吏啊。”

官与吏,地位分明的两个阶级。

鹿街提醒您我,始皇闺女,未来皇帝,打钱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那些自认有出身、有抱负、有学识的人都想当官。

可大秦如今选官还依赖世袭传承、官员内推和陛下面试。

没有门路出身,就没有机会。

那些底层小民倒是当个吏就心满意足,可问题在于他们没钱识字进学啊。

把这些问题归总起来就是

“父皇,如今的大秦失去了黔首的上升渠道。”

“曾经商鞅改革,支持军功换爵,于是大秦军队战力倍增,就是因为大秦黔首看到了上升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