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结束,高中新生报到的这天,家属院里老热闹了。
部队的专车,早早停家属院门口。
一家一个木箱子,一大包行李,还有一大袋子吃的,这都是标配。
孩子们上学是大事,今儿大人也给自己放个假,去送学。
小孩子们跟在哥哥姐姐屁股后头,都要跟着去,去看看高中学校是啥样。
等他们大了,也要去念书的。
人很多,全部是女人和孩子们,大部队还没回来了。
留守在驻地男人们也不去送学。
卫国也跟着去,他的腿可以走路了,也只能走路,不能跑跳特别的用力,训练也不行。
先是蜿蜒曲折的山路,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条路维护是由部队负责的,安全性已经完全没有问题,危险的地方都有护栏。
想当年,朱竹除非必要,能不外出就不外出。
现在想起来,那都是往事了。
车子驶过村庄,经过乡镇,来到了县城。
孩子们激动的很,看到啥都要说几句。
“那人也是学生吧,他们走过来的?”
一个个脑袋好奇的望过去,年轻的少年背着书包,背着被褥,边上的父亲,扛着一袋子粮食。
“他们那没有公交车吗?”
“可县城有车啊,他们怎么不坐啊?”
“你们看,那儿有牛车……”
“也是学生啊。”
……
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讨论着。
从村里走到县城上学的学生可不是一个两个,就为了省车票钱。
驾着牛车的,或者舍得花钱从乡镇坐公交车的,已经算不错的了。
朱竹记得,她刚到家属院那年,杨云嫂子就能跟着部队的车去学校看孩子,给孩子们送东西了。
部队这点便利是一直在的。
下了车,大孩子小孩子自动列队。
高中新生背着书包列队,他们自己排队报到,其他人列队逛校园。
大人们跟着。
这一大帮子人,吸引了来报到的学生和家长们的注意,老师们还特意过来打招呼。
部队的学生不看成绩,就能读县城的一中,别人还得考。
大人们在这边嚼耳朵,“这环境,看着还行啊。”
一进校门,这条路挺宽,两边种着梧桐树。
走在树荫下,还挺凉快的。
写着大大的教学楼的三层楼,前面是个小广场,后头是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