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公元前第六世纪间希腊伊雄尼亚(ionia)沿海诸城市发展了地中海的贸易,文化知识也跟着商业而兴盛起来。 米利都人泰勒斯(约640—550)开始了对全自然的探索。古希腊人本用神话来解释宇宙与万物的原始,在朦胧中透露着智慧的曙光:宇宙起于“混沌”

(α)

,万物皆生于“土”

(η)。泰勒斯说出了神话的隐蔽,j h i直从物质方面寻求这“原始”(αη)

,他说宇宙始于“水”

j(δw)

,万物都是水变成的;大地浮于水上。

一个海洋居民发k生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这里应注意到泰勒斯的水,包括一切润湿而可变形的液体。这“原始”

,或“万物的起点”

,就是以后哲学上的“原理”

,而原理与“原因”

(αii)当初g h f是可相通用的名词。 他的继承者阿那克西曼德改变古哲以韵文叙事的习惯,用散文来说理,发展了泰勒斯的新思想。

他认为万物原始当有某一“未定物”

(π)为之基先;这g h e h f未定物,无定形,无定限,不生不灭。 这“未定物”

,因暖冷为燥湿之变,就分化为世间诸有定物,而水为最先出现的一物。第三传是阿那克西米尼,他贯通了前两代的思想,认为“气”

(α)就是这原始的“未定物”。他说“气”

,因冷暖e

-- 417

形而上学。

514。

或紧缩或弥散而为疏密之变,就产生云、雨、水、土以及万物:这气包括空气、蒸汽等一切气体。米利都学派是西方天文物理等实学的初创者,后世就称他们为“自然学家”

(ψσw)以别于“神话学家”

(μθiw)。

k e i k j i(10)伊雄学派。米利都城于494年毁于兵燹。 自然哲学的研究传播到伊雄尼亚其它城市。 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约530—470)

于万物互变思想又进展了一步。

他认取冷暖燥湿之为相对反变化者,亦正在相生相成;宇宙万有莫不涵蕴有对反两仪,其间消长未有已时,而无不求归于平衡。 他悬想这些互变的物原应是“火”

(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