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独属当然不是说把哪个角色演得都像自己,而是如何诠释一个角色,甚至将之赋予灵魂。
这不仅要求演员有出众的表演技巧,也需要他们对于角色有着深厚而独特的理解。这里的独特当然也不是说特异独行,而是脱离于套路却能从人类思想和情感层次上自圆其说的性格塑造。
每个演员作为独立的人来说,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过去,这也致使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不会完全相同。而演员对角色的演绎,本身就取决于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但即使是资深演员,也不可能对所有类型的角色都有深刻理解,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借助一些成熟套路,好处是大家都习惯了一些套路的逻辑,会很自然地接受,也不容易因为理解差异而出错,坏处就是这些角色难免显得过于纸片人模板化,缺乏独特的魅力。
偏偏殷怜这边的比赛机制导致选手们向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了——数量众多的业余演员导致选手里许多人都更多只有对于表演的各种思考却缺乏上班偷懒用的各种成熟套路,而多人演出同个角色导致即使专业演员也必须对角色有独特的理解以演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角色而非模板化类型,可以自选角色更容易培养选手对于角色本身的认同感和喜爱感,而可以自选剧情则可以最大程度展现选手对于角色的理解,而把作品长度限制在比较短却有一定浮动性的市场内则可以减轻选手的工作量,让他们可以用更充足的时间去打磨一段表演。
总之这许多综合因素影响下来,最后选手们对于角色的塑造开始纷纷冲着深度理解的高度个性化塑造去了。说实话不管难度高不高,这个过程是快乐且极有成就感的。
前提是本身要热爱表演。
夹杂在参赛选手之中,目前还没有暴露身份的几位人气不算很高的老戏骨之一私底下就跟朋友感叹:“如果表演都是这种工作,哪里还会有人觉得辛苦?”
结果他那朋友笑回道:“表演也是一项工作,哪能拈轻怕重。人人都想演主角,想演英雄,那反派小人岂不是都没人演了?殷小姐这安排确实舒服,但是也过于迁就选手了。说到底,演员不应该只选喜欢的工作,而应该学会去喜欢一份工作,自己学会从任何角色里获得乐趣。殷大小姐还是嫩了点。”
老戏骨愣了一愣,思考了一会儿,说道:“那倒不一定。你忘了?她前面拍的那几部戏可一点都不嫩。”
他朋友听了,倒也回过神来,想了想,说道:“也是。那只能说她制作的综艺到底比不上影视剧,到底还是娱乐的性质多于表演本身。”
也不管大家是怎么看待这节目的,只说这第三轮比赛选手的表现可以说是整个比赛的巅峰。首先大家经过前两轮,都已经渐渐适应了比赛的节奏,也已经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表演路子,而第三轮的“剧本”也不同,比起前两轮,这一次的剧本是最开放的,而且在网游里的角色,很多时候玩家只是一个影子,反而npc往往各有各的故事。换句话来说,很多有剧情的角色其实都完全当做主角来处理。
加上殷怜选中的这个游戏本身就有着业内水准最高的文案,所以许多剧情故事本身就非常优秀,且对话多,剧情都是现成的,代表不需要跟小说一样进行大幅度剧本化改写,甚至还有人物形象可以参考,因为受限于动画水平,这些建模形象美丽,但是不管是动作或者神态的表现力都无法与真人相比,因此更有发挥余地。
总之,直到这一轮,节目的人气和口碑才真正到了巅峰。而且与前面两轮的原作不同,第一轮的网文,确实得到了反馈,但是因为殷怜已经买了版权供人免费阅读,所以真正反馈到原作销量上的收益是打了一个很大一个折的,电视剧又是还在筹备中,最多就是提前提升了知名度;第二轮就更不用说,原作者不知道去世多少年,就算书的名气和普及度有所扩大,但也不见得有定向的获利者。
但游戏不同,首先这是联动合作,而殷怜也没有买下影视改编权,因为没必要。她先前买下网文的授权,是为了扩大剧情的影响力,而收费阅读肯定会阻碍一部分对剧情本身没有那么大兴趣的观众去了解原作。游戏相对来说就不必要,因为游戏主要卖的不是剧情,即使不去玩游戏,也仍旧可以在直播过程中甚至网上其它游戏主播的视频和录屏里了解具体的故事。